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倪桓 《现代传播》2001,(3):33-38
新闻敏感是记者素质的核心.传统理论多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新闻敏感;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视角对其进行探析.通过比较学术界几种常见和尚存争议的观点,指出这几种观点的融合性特征;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探讨了新闻敏感的心理发生机制,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新闻敏感的制约,进而指出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更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其编辑活动长达60余年,而在商务印书馆及开明书店作为职业编辑的从业时期,更是叶圣陶形成刊物编辑理念和主张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及开明书店时期(1927—1949)的编刊实践为视角,以期间其以上述两所出版机构为阵地主编(编辑)的《小说月报》(1927—1929)、《妇女杂志》(1930—1931)、《中学生》(1931—1937)、《月报》《新少年》(后更名为《开明少年》)等5本刊物的编刊因由、刊物类别、稿件来源为对象,对这一阶段叶圣陶的编刊特色与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日至4日,第六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的传媒业界精英共6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京津地区领导成员首次工作会议,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召开。中国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经验的同时,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要面临的新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梁昊光  倪桓 《视听界》2002,(3):9-12
在国外,收视率调查是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国内的收视率调查则延迟到八十年代中期才有人尝试。收视率调查目前已倍受业界重视。收视率调查的作用和电视传播的意义收视率调查已成为介于媒介业和广告业之间至关重要的相关行业。收视率调查数据对电视传播内容及节目制作、广告商选择都起着决定作用。收视率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估计的,这个抽  相似文献   
7.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