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学术评判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学术评判的话题屡屡为人所提及,诸如怎样科学地评判一个大学文科教师、一所高校或者一个学科点以及一本学术刊物的水准之类的问题,诸如计量手段在社会科学的学术评判中的应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与现行体制不无关系,而学术评判中所显现出的学术机制问题也不容忽视,这至少会对学术生产、学术建设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这  相似文献   
2.
死与生     
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故事,也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陆游的《示儿》诗。严监生的故事是说,严监生一生吝啬,晚上只准家人点一根灯草的油灯以节省灯油,严监生临死时,家人为方便准备后事,点了一盏有两根灯草的油灯,而严监生竖着两根手指死活不肯断气。众人皆莫解,有人疑其因有两位亲人放心不下不肯断气,有人疑其因有两笔财产未交待不肯断气,惟其宠爱的妾最了解严监生的心理,遂告曰,我知道你看到点着两根灯草的油灯,因心疼浪费灯油而不忍撒手人间,现在我拔掉一根灯草好了。严监生的爱妾…  相似文献   
3.
声音的魅力     
只要不是天生失聪的人,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倾听到世上的种种声音,但是,声音之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呢?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思考有所领悟的了。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从美妙的声音———音乐这一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打开了一扇启示我们的大门。古文论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人生世上,总会在客观世界中,因生存而产生种种感受,这些感受,或发之而为声音,或在声音中得以自我感受的对象化实现。为什么“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会令人“听之泪下”?那正是因为“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共名”是曾任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在研究典型人物塑造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典型人物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某一类典型人物身上,可以集中地体现某一类人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特征,譬如,我们常常把那些身体孱弱多病性情敏感丰富容易哭哭啼啼的女孩子叫作林黛玉,把那些品貌端正温柔而又多才多情,喜欢女孩子也被女孩子所喜欢的男孩子叫作贾宝玉,称那些极为聪明足智多谋的人为诸葛亮式的人物,称那些奸诈多疑的人为曹操式的人物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契诃夫所塑造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变色龙”形象,也是一个具有“共名”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师的文学教师,我知道,我在这里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批评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中学语文教师受目前中学教育模式的束缚,有着许多的无奈,但我还是愿意坦率地谈出我的看法,因为我们毕竟不能等教育模式完善之后再来要求我们自己,而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促进教育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少年时代读《项链》 ,老师告诉我 ,女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受到了十年艰辛的惩罚 ,自己从此对虚荣心有了一种反感与警觉 ;后来 ,有年长者又告诉我说 ,人在年轻时不懂世事 ,犯点错误不要紧 ,祸福相依 ,如果因此能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 ,反而能使坏事变成好事。你看《项链》的女主人公不就是如此么 ?从只知道依靠他人追求享受 ,最后变得能够知道世事的艰辛 ,能够自立于世 ,最终完成了自身的转变。我听后 ,从此遇事不敢再任由自己的性子 ,开始学得“懂事”。但不知为什么 ,也许还是少不更事吧 ,也许还是有着一种本能的爱美之心吧 ,自己总…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五四时代视为一个思想启蒙的时代,将上个世纪20年代至共和国建国视为一个战争的时代,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经济建设的时代,那么,我们可以将共和国建国至新时期视为一个政治时代.考察一下在这一政治时代小说世界中,作为个体生命体现个体性最强的,最为本质、丰富、深刻、微妙的情爱的存在形态,对于我们深入历史中的个人这一思想隧道,无疑是会提供具体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学者王晓明在评价鲁迅时曾说过,他非常钦佩鲁迅眼睛的“毒”,能够洞彻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人世真相。其实,岂止鲁迅,五四时期的一代大家,大都有着这样一副“毒眼”。沿承五四一代的“一二·九”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虽在整体上不及五四一代,但其中也不乏眼睛甚“毒”者,钱钟书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读他的《读〈伊索寓言〉》,就让你很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而其眼睛之“毒”,有着诸多启人思处。钱钟书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点睛”的话:“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  相似文献   
9.
鲁枢元新时期伊始至今的学术研究历时性地分为三个阶段、三大板块:文艺心理学研究、文学言语学研究、生态文艺学研究。这三个学术领域,在中国新时期文论中,均属拓荒性质,而鲁枢元对此的开拓之功,则是不争的事实。因之,鲁枢元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开拓性的特征,就显得十分醒目,在这其中,又分明有一条容易被人忽视的红线贯穿其间,那就是对“人”的发现、探求与坚守。这条红线,又与“人”在新时期伊始至今的与政治、科学、  相似文献   
10.
无望的对抗     
以前读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我的认识与其时大多数人的认识是相同的,觉得夏洛克真如公爵所说,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可不是么,你看他明明可以得到安东尼奥等人的数倍赔偿,却非要对方的一磅肉不可,那就是非要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而安东尼奥等人呢?为了友情,不惜钱财,甚至个人的身家性命,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愈显出他们个人的聪慧、高尚、富有人情味来,相比之下,夏洛克更显得冷酷、粗野、愚蠢。但现在重读这篇名作的节选,我的看法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心灵深处,我对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