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英语动词“wash”和中文“洗”的词义的调研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wash”的词义理解不同于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美国人。“wash”和“洗”的语义差异可能反映了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傅江华 《英语辅导》2014,(4):186-189
英国语言学家Michael Hoey在Lexical Priming: A New Theory of Words and Language (2005)一书中提出了Lexical Priming理论,该理论在我国语言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在中文文献中,对于该理论的关键词“priming”及其原形动词“prime”和过去分词“primed”的中文对等词最常采用的是“触发”,也可见“启动”,但通过英文原文与中译文的对比,发现“触发”或“启动”一词并不能准确表达Hoey理论中priming的本意。因此该中译术语值得商榷。本文根据Hoey的有关文章和著作以及与Hoey教授本人的直接交流讨论,并参阅有关文献检索结果,得出结论:在lexical priming的理论中,“priming”在多数情况下更加具有“准备”“预备”等含义。  相似文献   
3.
傅江华 《英语辅导》2010,(4):126-128,175
英语移动动词“come”和“go”的语义成分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用法较复杂,容易导致英语学习者在语用选择上的失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和词典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探讨并归纳“come,go”的简明语用选择规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