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制作应遵循真善美的艺术原则,立足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充分运用包括同期声、解说、视频、模拟再现、歌曲辅助等艺术手段,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具有传承历史、展现民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春节期间,引发了一场恒源祥十二生肖贺岁广告事件,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直接追问到了中国广告的创意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争论的相关文章与观点,然后从审丑文化的角度对恶俗广告进行了质疑,意使广告人应该汲取教训,铭记警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纪录片《猫儿塔》炸石造田的核心事件为例,记录猫儿塔人插田收割、乐观生活、开山修路的事件,将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命运的变化,进行挖掘和组合,体现他们与自然抗争的思想内涵,反映他们积极乐观的顽强精神,从而阐述纪录片创作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傅秀政 《新闻界》2011,(7):54-56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制作应遵循真善美的艺术原则,立足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充分运用包括同期声、解说、视频、模拟再现、歌曲辅助等艺术手段,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具有传承历史、展现民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影视广告摄影技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视广告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基础,真实性同时包含着非真实性的问题。真正纯粹意义上的真实性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达到。纪录片要实现其社会功能,践行"真善美"的记录原则,则必须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现方式的运用虽有碍客观记录的原则,却在一定程度的弥补了纪录片非真实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辩证的统一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丰富了纪录片的艺术性与可视性,促进了纪录片的发展。辩证的看待纪录片的真实性,成为纪录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公益广告亲和力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由于剔除了商家的营利目的,具有“去商性”,自然它的亲和力在各类广告中居于首位。公益广告亲和力的生成,在于广告题材的选择要紧贴国家政策,聚集在“现时突出的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上,广告语的打造尽可能贴近民众,尽可能扩大受众面,尽可能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人性化的形式,处理好深入浅出的辨证关系;公益广告诉求的“隐含受众”是有(或希望有)公德讲文明的公民而不是被广告洗脑后的温顺消费者;公益广告的创意核心在于受到符号学的启发,如何化抽象为具象、化观念为画面,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旅游电视纪录片不仅要展示美丽的风景、风情,还要突出其地域特色,更要充分体现旅游深厚的人文内涵。真实美、风情美、人文美是旅游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追求。这三者之间既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同时也相互联系、渗透,以此达到旅游电视纪录片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