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背景】"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第二小节的最后两句话。句中一个"镀"字用得精妙准确,把雾凇形成之慢、之美、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因为这个词专业性太强,学生即使查了字典也很难理解它与雾凇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更不要说体会它在表现雾凇奇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作用了。于是,我在上课之前,做了一些尝试,引领学生去体会"镀"出来的精彩。【案例描述】出示句子,自读感悟:雾凇的凝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看看文中哪个字或者哪个词用得最好,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准确而形象地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思考】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儿歌,作者巧妙地将十个数字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充满儿童情趣,同学们十分爱读。结合本班学生平时诵读的《数字歌》《对数歌》等,我决定开展"数字儿歌"系列阅读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愉悦地、创造性地诵读和欣赏数字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