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基雅维利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为纯粹政治学(pure politics)的象征,而且它确确实实标志着这门科学发展的一个深刻危机。这并不是说古代对于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划分和对比没有某种模糊的概念,它们的主题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一事实本身,便可以证明这样的意识存在。而且,诸如那些关于正义的法和不正义的法、自然法和习惯法以及强力和正义之类的论辩等都表明了这种对比有时是如何被感受到的,以及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大致呈现出来的。但是,那种对比从来不处于显著地位,而且绝没有成为深入的研究和思索之核心。甚至在基督教思想万流归宗的漫长世纪里,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发生,因为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之间的对比,以及后来教会与帝国之间的对比,在上帝所创立的双重统治学说之中找到了解决方案,或许也可能在教会优于帝国说或是帝国优于教会说中找到,而且它在哲学纷争中并没有变得更加尖锐。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基督教思想中,对道德良知的审视扮演了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至于通过使得这种良知变得更加的敏锐,它在为那个即将爆发的纷争作好准备。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被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纯粹表达,但是他应该也在某个方面与宗教改革运动联系起来,也与那种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其他地方对自我确证的普遍需求相连,那就是要认识人以及研究灵魂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离开活生生文献的历史,就变成了编年记录,它再也不是一个精神的行动,而是一件事物、一个声音或其它符号的混合体。但文献也是一样,当它离开了生活,就只是一件事物,并和其它事物一样,是一个声音或其它符号的混合体。如那些曾经用来传达某条法律的声音和文字,或如那些刻在一块大理石上的线条,它们用上帝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宗教的情绪;再如一堆骨头,它们曾经同时表达过某个人或者一头野兽。  相似文献   
4.
由于相同原因,同一个东西,具有审美取向的人感到丑,探究真理的人感到假,实践家感到同目的不一致,因而无用而有害,在他们的意识中反映为恶,它们称作恶的过错并感到道德上的内疚;从而把理论错误和艺术丑陋的根源用哲学的深刻性移至道德的恶。——克罗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