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言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人们最早对它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把握,可以远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著名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尝试从哲学的高度来阐释语言的本质,他们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描绘了精采的一笔。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人类知识的本源入手,明确认为,在习以为常的语言中往往蕴含  相似文献   
2.
在李贺游踪研究中,许多名家在各类年谱和著述里皆称李贺有南游之事。如朱自清之《李贺年谱》,钱仲联之《李贺年谱会笺》,王礼锡之《李长吉评传》,吴企明之《李贺》,傅经顺之《李贺传论》等均主此说。甚至有人言李贺南行之前尚有入蜀之举,岭南之游,湖湘滞居。但均因缺少可信的佐证而颇多疑点。李贺是否南游就很值得商榷。兹妄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首先,从南游的原因分析,各家都作出了种种推论。朱自清《李贺年谱》认为:"意贺入京之先,尝往依其十四兄,故得饱领江南风色也。"又云:"寻贺之不能忘楚,或为  相似文献   
3.
崔致远是唐末来华的杰出新罗人,留唐16年中,他擢进士、寓洛阳、任县蔚、入幕府,在中韩古代化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佳话。这里拟通过比勘史料,辨正异说的方法,对崔致远的生卒年代试作考订。  相似文献   
4.
李贺其人其诗宛若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在唐代灿烂的诗的星空里划下了一道耀眼的弧光。特别是其诗在意象内容的筛选和美学境界的构筑上,鲜明地形成了独树一格的构思韵味与审美情趣。晚唐的杜牧曾形象地概括为:“云烟联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  相似文献   
5.
在唐代周边诸国中,新罗与唐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唐末与新罗的往来,中韩史籍多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唐末来华的新罗人崔致远的诗别集《桂苑笔耕集》及韩邦所辑崔氏部分佚,真实记录了唐末与新罗官方及民间交往的重要史实,为考察唐与新罗的关系史增添了可信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6.
元和诗苑中,“诗鬼”李贺是一个天才早殁的悲剧诗人。他的诗如空谷幽兰,独具奇诡冷艳的幽姿雅韵,而这正是他惨痛人生心绪的一种特殊悸动。可以说,内心失落的苦闷与灵魂压抑的矛盾,铸就了他悲剧心态的基本情感特征。本文仅以此为视点,通过对李贺复杂的主观心理素质的整体透视,来寻绎其悲剧人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短暂的隋代在中国诗史上充当了南北朝诗向唐诗过渡的重要纽带。隋人从理论和创作上着手矫正齐梁诗风,并促进了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尤对近体律诗的形成贡献极大,为后来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