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适度运动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运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运动能促进认知发展;二、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三、运动有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运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为:首先通过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直接促进心理发展;其次,以对情绪的调节为中介间接促进心理发展。对儿童运动的设计应简单易行,增加趣味性,强度适当。  相似文献   
2.
兰玉萍 《幼儿教育》2000,(11):10-10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结构也有了更细致的分化,自尊心开始显现出来。自尊心是社会评价与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它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个体自己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二是与个体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3.
同伴学习中的"教学相长"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智慧,将之运用到当今课堂教学中会引发一种深度课堂变革。同伴教学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更为充分的关注与利用,更易于接近学习者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既能促进较弱学生的发展,又可促进优秀学生的更好发展,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也有明显成效。在当今时代,这昭示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交往是当今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交往的关注被认为是标志着一种哲学范式的重要转变。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看作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交往渗透在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然而现今对于交往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往往仅仅被看作是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的一种手段或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