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鲁迅的不朽,是因为他的巨人文化特质的存在。本文论述了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生成和逐渐增强的过程,并揭示了这种特质与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虽然与他的克里斯玛禀赋密切相关,但终究是由社会赋予的,是在“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个阶段不断生成和逐渐增强起来的,它影响着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以普及、出现大家、形成流派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冒键 《江苏高教》2006,(6):154-155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恋,其怀念应是真心的;三是认为周朴园唯利是图,对侍萍的态度据其是否有利而变化。这三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分析还缺乏辩证性,于是进一步引导大家以辩证思维认识周朴园这一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周朴园为什么怀念侍萍?他的确爱过侍萍,因为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温顺、善良。而他自和侍萍分别后,先后与两个女人结过婚,但两次婚姻都是失败的,只是与侍萍相处的日子,给他留下了一些美好记忆,这也使他对侍萍会有内疚之感。但他灵魂深处毕竟还是冷酷、自私的劣根性占了主要地位。因此,当他30年后…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纪之思想巨匠,叔本华、尼采和鲁迅在精神上似乎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个性之怪癖,心灵之孤独,思维之深造,立论之峰峰,剖析之尖锐,意志之坚韧,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都曾令人瞠目结舌,而不知以对。因而,本文试图粗线条地勾勒和描绘他们那种充满澎湃激情和强大生命萌动的精神风貌,以使人们对他们横空出世的思想形象获得一种深刻的印象。(-)当澎湃的生命之流使思想家真正拥有自己思考的头脑时,他们便显示出最肆无忌惮而令人颤栗的狂人气质,叔本华、尼采和鲁迅皆如此。叔本华的先祖原是荷兰人,在他的曾祖父时代才…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前不久,我们曾在同学中作过这样一个调查:“你目前最喜欢读什么﹖”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的巧合,几乎每位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安妮宝贝等许多网络作家的作品。在一些同学看来,不看安妮宝贝的作品就成了老土,看来这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了。我们该怎么认识这种文学现象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许美娟:网络文学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种文学思潮。它没有曲折难解的情节,却充满着戏剧般的色彩,宣泄着都市人的迷茫。诡秘的氛围,身临其境的爱情状态,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年轻人,紧紧拴住了年轻人逆反的神经。孙周玮:网络文…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是一门具有深刻理念的人文社会学科。它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融、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做出贡献。比较文学的核心和真谛在于把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一种社会实践或者说一座桥梁,“通过文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宽容和理解”,来播种和普及新的人文精神,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本质特点。将比较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称赞。积极引导从政治上、思想上加以爱护,并将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文化巨子鲁迅和王国维毕生都在追求自己独立品格的完成,由于他们不同的性格、禀赋和觉悟,导致了他们对独立品格的不同追求,最终,有着历史中间物意识的鲁迅超越了时代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人的独立品格的伟大追求;而王国维虽曾产生过现代人本思想的萌芽,却难敌旧传统的压力,对独立人格精彩的追求成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未完成的追求。二位先贤的心理历程,对我们构建现代人格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希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和美国华人走向革命为文学创作题材的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他与关国左翼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本诗集《中国革命诗》,三部小说:《中国红》《金拜》《出番记》;以及一部三幕剧《死光》,但他的创作成就却得到当时美国进步文艺界,诸如著名作家辛克莱、德莱塞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革命活动也得到美国人民和一些重要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位曾沟通了中美两国劳苦大众的心声,促进了两国进步文化交流的第一位美华左翼作家,将永远名垂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