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古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津是一个重用人才的历史人物,他出身贫寒,了解民间疾苦,知道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在军事战争年代,朱元漳除了重用军事人才之外,也注意广泛收受儒家知识分子。凡攻克一地之后,朱元津必马上访求当地的知识分子,用秘书、顾问、参谋一类的名义重用他们。如正至二十七年(1357年)攻克婆州之后,便聘用范祖韩。叶港玉、胡翰、汪仲山等13名知识分子,为他讲解经书历史,出谋划策。朱元津之所以能够重用人才,同他的人才观有密切的联系。对他的人才观做一系统地探索,有助于当今我国人才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教育制度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清贫寡欲”德育原则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足常乐”和“清贫节欲”是“清贫寡欲”的同义词。“清贫寡欲”是中国古代德育的一个主要原则。它对中华民族的许多道德和行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儒家、佛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清贫寡欲”德育原则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清贫寡欲”德育原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缓和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积极作用 ,也有利于清官的产生和为政清廉吏治的形成 ;对于减少争斗和社会犯罪 ,加强民众的团结 ,稳定社会秩序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 ,“清贫寡欲”使人们在政治、经济上不求上进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中国农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副作用 ;也不利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良好风尚的形成和民主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明代朝廷大臣有关科举制度的地位和目的、培养人才以及使用人才的方法的思想 论述。此外,还对明代“提学”这一教育行政长官的产生、职权,以及大臣们对改进“提学”的督学工作提出的建议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4.
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法》可分为《宪法》代替型,简单型和完备型三种类型。《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教育机会平等,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教育使用国语,教育的公共性,终身教育和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5.
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教育法》可分为《宪法》代替型、简单型和完备型三种类型。《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教育机会平等、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教育使用国语、教育的公共性、终身教育和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片面强调服从”是学校德育的误区,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学界对它进行深刻反思,得出了道德规范与人际关系的全新理解,我们提出以道德选择为前提,提升学生在道德接受中的主体性:注重道德内化,促进社会道德要求向个体道德需要转化。试图把这种新理解贯彻于实践,最终实现道德生活主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教师管理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结构、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等问题进行论述 ,认为必须改革旧的管理模式 ,形成一套新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教师管理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结构、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等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必须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新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