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师生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在讨论中,首先遇到的是教学的主客体概念问题。就目前的文献看,主要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①,“人就是以自觉行为为很本目的主体”,因此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②;“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③孰是孰非?笔者试谈点浅见,以求教于老师们。一、唯物的“主体”、“客体”观众所周知,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也讲主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中小学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比例普遍超过1/3。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对85名3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教师(不含民办)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方法是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结果表明,88.2%的人希望“改行”。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普遍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满,希望改变而又无能为力,故产生“对自己、环境及职业的自卑”。本文拟结合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