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浑沌”一词的释义各种版本多是意向性的,玩味其释义的依据常人则更无可确知。加之典籍所用文字,仅有已经多次变化之语义缘故。本文从“军”声、“屯”声人手,从字族角度对“浑沌”一词自然语义作了一番试探,得出从“军”声字有“圜围”义,“屯”字本义即“难”,“难”义废。又“屯”或作“纯”,由“纯”义引申出“聚全”义。与《集韵.混韵》所释“浑沌”,“元气未判”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无”“有”是老子哲学的专门术语。“无”“有”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对立的、更不是矛盾的,乃是一贯的、相连续的,是两种有对待比较关系的事物。二者同出于道。“有”由“无”来,“无”自“道”生,故为“有无相生”。老子的“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的哲学思想渊源。凭借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无中生有、隐真示假的战术,仍然是一条保存实力的途径,消灭敌人的妙方。  相似文献   
3.
4.
许慎《说文解字》的汉字系统释义与《老子》用字辩证法有的很切近,特别是阴阳五行自然之道释义更多的融合了老子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列举数例,从音韵学的角度阐释了"乐"、"论"、"笺"的读音;诗句中平仄格式的特殊句子;古音通假等三个问题,所举例子大体包括授课时所遇到的难点,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法属时间计量问题,是安排长时间——年、月、日的法则。从古至今历法经历了从阴历到阴阳历再到阳历的复杂演变过程,其中每一种历法的出现都标志着长时间计时制度的革新和完善。但目前世界通行的阳历也并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着改历的问题。 一、历法的起源与发展 在没有历法的时代农业生产曾不得不采用观象授时(地象授时、天象授时、中星授时和晷影授时)的办法来解决农事季节问题。这里,“时”就是季节,“授时”就是定季节,“观象授时”就是观察自然现象判断农事季节。但因为用于地象授时的地面现象出现的时间并不确定,用于天象授时的星体有其自行,所以观象授时精度很低,不能满足农事生产需要。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测定出朔望月的日数为29.5306日,并以朔望月长度为基础制定出了最早的历法——阴历。其编历原则可概括为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29.5日);平均历年等于12个朔望月,是历月的积累;并利用置闰的方法对0.0306日用数学方法安排在闰年之中。这种编历原则给阴历带来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它的月份不能准确地表示季节变化的周期。例如仅17年时间就使岁首提前半年,造成寒暑无常,日月无序的混乱。可见,这种历法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当阴历的缺点日益暴露以后,回归年(365.2422)的准确测定为历  相似文献   
7.
黄侃《说文同文》所收"同文"二千余条,涉及有古文、籀文、古今、或体、俗体等字形学术问题和音同义近、音义全同、同源、通假等字义学术问题,情况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从字音、意义和构形三个方面入手,对异形同字现象进行辨证,这将会对辨析汉字形体构造和掌握汉字用字规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青海循化方言实际入手,对该县的音系进行了归纳,并结合了《广韵》反切、诗律、入声字,在循化方言词汇中的调值和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该县学生如何掌握、研究入声字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对青海籍的学生掌握、研究入声字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