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备课?备课应做哪些工作呢? 一、要备教材。于漪备课法指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材,好像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的过程,达到懂、透、化的需求,“懂”是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透”是对教材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句话,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学习是个逐渐加深、互相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进入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乐于探索、努力求知、敢于创新的心理倾向,初步掌握从事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而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构建知识呢?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并放手学生参与,引导他们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感悟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新课标也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