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祖籍浙江奉化的孙能传秉承了家学的深厚渊源,在古籍编纂体例上有独到之识。孙能传虽受排斥,退仕归乡,但面对明末全面腐朽的状况,仍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感,编纂了《益智编》一书。该书融诸多编纂体例与方法于一体,既承续了史学鉴往知来的精神,又发展出“益智致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新阶段,从历史传统、国内外新形势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状况来看,都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教育,强化他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能够清醒地认清现实,积极有效地应对未来挑战。  相似文献   
3.
冯晓岚 《广西教育》2014,(21):40-41
语感,指生活中一个人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它是人对在具体环境中听到或看到话语时,彷佛不经逻辑推理,直觉感知,迅速理解把握的能力。不同的人,其语感是存在差异的,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直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文学修养的多寡、厚薄。语感具有快捷性、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上,我国较早重视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从家庭、宗族到村庄社区的法律和伦理道德教化中,一直都宣扬“无讼”“止争”,同族和邻里的矛盾纠纷往往由宗族解决,官府也对此提倡和支持。法律诉讼行为为人们所不耻,人们也不知晓法律条文,在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等级秩序下,民众在乡村法律生活中无知、无权,因而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5.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不应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应是一个充满创造、神奇多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那么,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一、精心预设,诱发精彩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的预设。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对局部环节  相似文献   
6.
廊坊市区都市化的发展定位已确定无疑,但农村的城镇化道路仍有待明确。今后,廊坊应着力强化乡镇的小城市化、中心村的镇市化,以此形成对众多村庄的辐射聚吸作用。在城镇化建设中,廊坊应该形成三级联动,即以县城发展为中等城市,以乡镇发展为小城市,以中心村发展为镇市,三级同步建设,并以三级产业链作为城镇化的经济支撑,为一体化创造碧水蓝天、宜居宜游、商务休闲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