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春兰  冯晟 《科技风》2013,(20):222
高职学生的体育教育,传统的体能训练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全面发展。而体育俱乐部形式的教学,大大改革了传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冯晟  李春兰 《科技风》2012,(20):186
学生社团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环境育人的良好途径。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社团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社团的作用、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冯晟 《现代语文》2006,(4):11-12
马致远,号东篱,字千里,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今河北作家马吉连以一首《怀旧》诗“秋思之祖天下唱,怀念古人永不忘。元人第一曲状元,万花丛中马神仙。名香百世满梨园,星闪烁照人寰。”概括了元、明、清及近、现代对马致远的高度评价。马致远在戏曲方面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马致远为什么要加入道教?原因很多,本只考察马致远的悲哀及其宣泄排解方式。我之所以探究这个问题,一是对马致远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尚缺乏专门性、综合性论述,二是有利于我们理解马致远本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冯晟 《现代语文》2006,(3):75-77
逗号的审美化应用包括名称和形式两个方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逗号名称的歧义性,二是逗号形式的象征性,三是逗号功能的寓意性,四是逗号使用的普遍性:究其主要意义:一是拓展了逗号的内涵,二是扩大了逗号的用途,三是丰富了祖国的语言,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