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发育多个超高压大气田,但是形成和分布复杂。本文在分析克拉苏构造带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的形成模式和主控因素。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主要存在3种成藏模式即浅部背斜区带模式——气侵型晚期聚气模式、深部区带模式——气侵型晚期一次聚气模式和特深区带模式——晚期一次聚气模式.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和分布的5个主控因素为生气中心及生气规模、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生气、优质盖层、构造圈闭和超高的流体压力。该成果将对该研究区今后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煤显微组分对生烃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在开采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煤演化过程中产生储存在煤层中的烃类,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瓦斯问题,同时能增加天然气资源。影响煤生烃的因素众多,煤的显微组分对生烃能力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测试煤的各显微组分在煤中所占的相应比例的基础上,对各显微组分进行分离富集分别进行热解反应,结合各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对生烃难易的影响,进而评估煤生烃潜力的方法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当今社会现象着手,以《华盛顿协议》为参考点,实质等效性为目的,呼吁工程教育者提高人才产出质量.提出培养方案当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加强工业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水平.最后从中国教育在世界当中的情况思考得出,必要情况下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措施,促进校企合作,以更好地提高人才产出质量,向国际教育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从教学质量监控、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融合互联网+这四个方面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提出了新背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双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面对这种形势,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校辅导员如何因势而新地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出发,分析出现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宿州学院2014年批准的校级特色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发现本专业学生自主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对本专业四个年级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生源、教师引导情况、考查体系以及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强调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积极吸收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和增加学生的科研项目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高校中大多数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如何进行有机融合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通过对地质类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剖析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探索推进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促进地质类专业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储量丰富,大量赋存在煤层中的,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属于危害生产因素,如果加以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煤层生产问题,还可以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现象。煤层气从产生、运移到富集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煤层气运移的主要因素。煤层气运移的主要因素为煤层透气性及吸附能力,围岩坚固性系数,外力作用以及温度和压力。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