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理论修辞学》认为修辞的本质在思维层面,从修辞哲学的高度建构修辞学理论,演绎推理修辞技巧,初步建立起多元性、认知性、互动性的修辞学理论,是目前国内把修辞学研究范围拓展的最宽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帘”的初义是遮蔽,现实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尊卑贫富的象征,艺术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如诗如梦的象征。“帘”象征着分隔和阻断,可以营造诗性的艺术空间。垂帘与卷帘可以作为心态封闭与开放、拒绝与融入的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3.
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在"拒绝"语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拒绝"语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拒绝”语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桂芹 《科教文汇》2008,(32):242-242
从中国人的社会化观、自我观、尚和心态、人情观、面子观五个方面讨论了汉语“拒绝”语的文化心理,希望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拒绝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国内学者在“拒绝”语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一定进展。从“拒绝”语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并讨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夏文化中“龙”的观念是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其最初原型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马”,“龙”“马”音、义同源。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音、词义不断演变,二者的音逐渐相去甚远,义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以致后人不知最初的“龙”为何物。而根据龙和马的古音构拟和词义发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考辨出华夏文化中“龙”的原型是“马”。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桂芹 《科技风》2013,(23):274-275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双重需要为切入点,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以课程为核心的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相对于新的形势与要求,我国外语教育教学还明显落后,特别是小学外语教学。基于此,笔者提出课堂“情趣激励互动”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激励互动”模式,The Mod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以求能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