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必经的特殊阶段。改造实践中,各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并兼具特色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三个城中村的实地调查,比较它们不同的改造路径,并通过实际效果反思其合理性,从而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主体性的丧失。农村文化是建立在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的文化,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从而在村民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交往网络。而村庄精英由于掌握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往往成为各种关系网络中的领袖。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对村庄精英的整合与引导,利用他们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混合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既要注重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又要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模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激活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时与文”群体与“观察”群体是战后上海最为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都有着民主、富强的社会理想。但在战后独特的历史格局中,不同的教育经历、价值理念及人生际遇,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和政治态度。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群体内部结构,也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及互动能力,在这一点上,“时与文”群体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观察”群体则成为一个“漂浮者阶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