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雄的汉赋观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讽谏说为主体,其他观点皆由此推演而成。扬雄的某些观点是终生一贯的,如汉赋讽谏说,屈、马高下论,模拟说等;而有些观点则有着前后期的巨大差异,如"神化"说,"丽则"、"丽淫"说,汉赋价值说等。扬雄晚年鄙薄、否定汉赋,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风雅是《诗》三百篇的屏翰,对于风诗的研究,前人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对雅诗的研究,重视得仍然不够。本文试图通过思想史的角度,来剖析变雅的意义。在《诗经》研究史上,明确提出变雅概念及其划分标准的是《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难作矣。”郑玄《诗谱序》中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以夷王时代为界,前此者为正雅,后此者为变雅:“自是而下,厉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尔俱作,众国纷然,刺怨想寻……故孔子录懿王、夷王时诗,讫于陈灵…  相似文献   
3.
左思精研十年乃成的《三都赋》是中国辞赋史上京都大赋的绝响。“太康中兴”对揄扬时政的要求与以经致仕的社会风尚、炫耀博学的文人心理是其产生的深刻背景。赋文既歌功颂德,又反映了左思的辞赋观:赋自《诗》出;取材宜实;侈丽合经;诗赋相分  相似文献   
4.
冷卫国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56-156,F0003
赋、比、兴是中国诗学的一组重要概念,这一组概念几乎与中国古代艺术的所有领域都发生着关联。然而,"赋比兴的意义,特别是比兴的意义,却似乎缠夹得多;《诗集传》以后,缠夹得更厉害,说《诗》的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这是朱自清先生在其学术名著《诗言志辨》中所下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永明时期,是赋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江淹复中有变的辞赋观与其拟古而不泥于古的创作倾向完全一致;谢月兆所谓的“欲申之赋颂,得尽体物之旨”,则体现了陆机“赋体物而浏亮”这一说法的深远影响;而沈约的声律说及其对“文体三变”的总结,则集中体现了永明时代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因此,古代诗词教学必然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诗词篇目虽然因为篇幅短小,韵律整齐,容易熟读成诵,但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须注意诗词这一类文体的特殊性,由此入手,破解教学难点,进而让学生深入把握诗词的特殊形式及其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始时期,存在着宗经与反经两种文化思潮,与此相对应,反映在赋学批评上,便是嵇康的《琴赋序》与傅玄的《七谟序》等。而成公绥的《天地赋序》与张华《鹪鹩赋序》等,则进一步表明,由于玄学思维的渗入,赋学批评在理论上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海洋教育人文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空间和精神世界,它存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海洋文学、海洋历史和海洋哲学之中,在人类的精神接受和心理建筑层面构建了强大的内在世界。海洋文学是以海洋为审美对象并反映人—海关系,以海洋为意向或背景,通过叙事、抒情等方式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审美情感,蕴含深厚人文性和审美意蕴,是海洋教育的重要版块和无尽宝藏。挖掘中国教育史中的海洋元素,对于深化对中国教育史的认识,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具有拓展性意义。世界各国也通过立法推进海洋教育的举措,其所体现出来的人本因素,在实践中具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日本僧人空海(774-835),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入唐,归国后应"一多后生"的要求,撰成了<文镜秘府论>一书,书中保留了大量六朝至唐代的重要文献.但此书直至清末,才由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谈及,并指出此书盖为诗文声病而作.后来虽然罗根泽、郭绍虞等前辈学者对<文镜秘府论>较为重视,在其论著中大量征引该书的材料,丰富和深化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安学的告一段落,相继而来的正始学表现出了新的特征。自正始迄于魏末,一方面,玄风畅扬,另一方面,崇尚儒学、宗经复古的思想也渐次抬头。与这两股化思潮相对应,反映在赋学批评上,嵇康《琴赋序》深受魏晋之际玄风的影响,反对前代辞赋在体制旨趣上的陈陈相因,主张以表现“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为目的,是嵇康赋论的主要特征。傅玄《七谟序》,标志着辞赋专体史与风格论的出现,对后来的挚虞、刘勰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公绥“分赋物理,敷演无方”与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说有相似之点,与陆机“赋体物而浏亮”有会通之处;张华“言浅托深,类微喻大”的观念,引导了正始咏物小赋的创作,二皆表现出了玄学思维对赋学批评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