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古汉语通假字的问题,这里就谈谈古字通假的一般特点及其通假用字的规律,以供参考.一所谓古字通假,是指在古书中出现的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使用的一种现象.“通假”是某字通用、借用为另一字的意思,所以“通假”也叫作“通借”.被借用的那个字叫作通假字,把所借用的意义叫作通假义,如:  相似文献   
2.
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之交,交通便利,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外地移民甚多.外省以河南(冈山、罗山两县为主)、湖北、山东及苏北人为主.本省如温州、平阳等地移来定居的人也不少.五方杂处的结果,语言便相互影响,不但在语音方面使湖州话有所变异,即用词及词汇意义也大大发展.使湖州方言变得非常丰富.湖州话的词语有好多在普通话中没有现成的词与之吻合,必须化许多笔墨去比况,去说明.有的词在主要意义上与普通话相同,但,另有其方言的特殊意义;有的词义虽相同或相近,但读音特别,又不符合一般的转化规律.下面分语音与词义两个方面来说明湖州方言词汇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忱,明末清初湖州籍的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笔名古宋遗民,自号雁宕山樵.据《光绪乌程县志》记载.他的先祖原籍长兴,后迁移到南浔镇,从陈忱开始定居于湖州城.他的生卒年代,由于缺乏资料,已不可洋考了,据他留下的诗歌作品,我们还可以推断他生活的大致时期.他在一首题为《九歌》的诗中曾说“我生万历时”“我今潦倒垂半百”,这首诗后自注为“壬寅初夏作”.有的说他生卒是1590—1670年(见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有的则认为他生得可能迟点,约1613年.(《辞海》)我个人意见是大约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在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后.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是徐震堮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研究晋宋语言、文学的一部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著。拜读之余,笔者觉得该书个别条目的句读尚可商榷,谨记二则,就教于方家。 1、《卷上·言语》(第68页):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集》所收录的作品,曾在唐末至宋初时期的民间广泛流传,它们的作者大都是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历尽艰辛,饱尝忧患的僧俗人士,他们在创作时大量地采用了口语俚词,这些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各地方言,带有各自的地方色彩,给我们保留了当时的许多口语材料.现将《变文集》中至今还在继续使用着的吴方言词语选释如下;气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