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刁世存 《天中学刊》2004,19(6):15-21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她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任务及内部状况的变化,其党章逐步完善与不断创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全部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创新,折射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曲折过程,反映了党对革命和建设认识的理论升华,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凝结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为根本标志的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与同期发生的人道主义思潮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人道主义思潮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根源和动力,人道主义思潮为社会转型的必然发生和最终实现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论证。两者相互交织,相得益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潮中,中国学术界对于人的问题表现出了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上进行了各个层次的哲学反思。反思主要是围绕人性、阶级性和共同人性,社会主义和异化,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三个问题而展开的,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从而成为我们完成反封建的现代思想启蒙,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新时期“文化热”的过程,人道主义始终在其中或隐或显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人道主义思潮的涌起,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特别是“文革”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70年代末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在“文化热”中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人道主义在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命运折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人道主义思潮的形成,首先是对“文化大革命”深重灾难的历史反思,对五四运动以来人道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曲折历程的重新认识,又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影响有关。从根本上说,人道主义思潮是在解放思想、冲破“禁区”的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与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相适应的,旨在争取和确立人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合法地位的思想论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大转变,即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和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与现代化发生了背离,出现了反现代化的趋向和因素。两种趋向同时并存,相互交织,最终导致反现代化压倒现代化,造成了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使中国现代化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作为历史的补偿,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孕育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创造性转换,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步入了顺利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保护私有财产载入宪法作为新中国制宪和修宪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与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及其影响密不可分。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支持农村改革,保护个体工商业者;允许部分人先富,使私营经济合法化;突破左倾阻碍,消除私营企业主疑虑;为私产保护入宪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顺应国情民意,将私产保护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财产发生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法律地位的巨大变化,既渗透着邓小平资本主义观的鲜明个性及对中国私产保护入宪的独特贡献,又反映了私产保护的大势所趋与大国兴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