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尝试法,发现法,观察法,探究研讨法等。然而,各学科部有其特点,特别是小学自然学科,它是以“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为目的(见修订的教学大纲),所以,如果不分析大纲要求、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盲目套用教学方法,非但不会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把教改引入歧途。那末,上好自然课,选择教学方  相似文献   
2.
教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时,当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物体”这个名词以后,让同学们举例说出一种自然物体。有的说山,有的说水,有的说月亮,有的说星星;还有一个同学说雷。这时我紧接着说:“你说雷,我也说雷。雷是不是一种自然物体呢?”同学们茫然。我说:“雷不是物体,它是大自然里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自然现象”。接着又把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上述转折,是随机的,但又不是盲目的,因为前头连续四个同学举出的例子都是正确的,第五介同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明确“自然现象”,所以,只要向他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