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己卯新岁,投笺向邱陵先生贺年。稍过,得邱先生复函,乃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白粉墙·邱陵写生画选》相赐。出于职业习惯,先是被其装帧形式的独特所吸引;另则,前只知邱先生长期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撰著治学,所培养的装帧人才桃李满天下,却寡闻他尚有这许多别有意趣的画作,观后为之一振。 这画选以贺卡形式出版,幅面和开型恰如常用信封大小。外装帧用卡纸折作两个兜囊并相向对折成书本状,遂隆出书脊。封面和封底各印有一幅画作,内中一侧兜囊装有8件对折的贺卡(自是8件画作),另侧装有8个信封,两侧浑然一体。内…  相似文献   
2.
装帧设计中的“意”(一)刘丰杰装帧艺术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立意。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有一句名言就叫作“意存笔先”。立意是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绘画理论中极真重要的概念。对于包括装帧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来说,“意”,都是它们的灵魂和核心。立意的...  相似文献   
3.
期刊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而且也应当追求尽可能高的装帧形式的艺术审美水平。所以,无论它的版面编排,还是封面设计,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期刊的封面设计,既要服从一般书刊封面设计的共同艺术规律,也要有其个性特点。特点一:刊名稳定期刊或丛刊都有着固定不变的刊名,它可以几年、几十年以  相似文献   
4.
张德育先生今已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画家,这或许被忽略他乃是一位首先从插图艺术成名的画家。五六十年代,他是与刘旦宅、裘沙、孙滋溪、董辰生、温勇雄(高山)、杨永青等并提的少数几位主要以插图著称的画家之一。并且,像他那样为那么多名著画插图的画家更不多见。其另一特点是,他的艺术道路,并非由某个始点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而是以频繁的艺术嬗变构架着艺术时序的延伸过程。 画界多熟知,张德育艺术才华的绽露,乃始自他与插图艺术的机缘。他 1955年由部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就读期间(1957年),即为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  相似文献   
5.
这里要说的,是现在新蕾出版社从事装帧艺术工作的王治华同志。只想到要借《编辑之友》一块宝地,向大家介绍这位同行朋友,拿起笔来,方知用文字作这介绍原来却甚不易。因为凡谈及“介绍”,包括读者所希望的,用个时髦的词说,内中总应当有一定的“信息量”——大凡非是有某某大作为者,总是不屑一说的。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则又确确实实是一个普通的美术编辑,以致这“介绍”就似乎有些事与愿违。其实,按照当前的“介绍”之风,在奉送他一个“装帧艺术家”或“装帧设计师”  相似文献   
6.
乙亥初夏,在收函欣闻将举办“曹辛之、邱陵先生书籍艺术学术研讨会”的次日,竞又得曹先生突然病逝的噩耗,不禁深深地伤痛与惋惜了是故,遂将原定探究曹先生艺术内蕴的设想,改作此篇悼忆的文字,以怀念曹辛之先生生前对我的关怀与教诲,并以期昭彰他的高贵品格。  相似文献   
7.
就属性而言,艺术有其自身的固有规律和道理,装帧艺术也是如此。其间将可以包括立意、构图、形象、色彩及形式美法则等诸项,此即本文权称的“艺理”。论及装帧艺术魂魄,艺理自不待言,只是仅此并不算得完备,于其之外,尚别有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8.
装帧设计中的“意”(二)刘丰杰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术语之一,它是在唐代田佛学引人“境”和“境界”的概念后,逐渐演化成的艺术批评术语。意境,指乏术家的审美体验、理想、情趣以及再造客观现实交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层次和高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
作为信息科学三大支柱之一的系统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酝酿并逐步创立到现在,已经从自然科学扩展成为思维领域的一种一般科学方法论层次上的科学方法论。这也正应和了贝塔朗菲早年关于系统论发展和应用的预言。系统论从自然科学领域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即成为一种“系统方法”,在用以研究社会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时候,还与信息论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历史考察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系统论方法等法学方法依次阐明对流质契约的一般分析,检讨我国流质契约禁止主义说的主要观点,论证解禁流质契约的科学合理性,探讨我国流质契约制度重构的路径选择,以期对发展和完善《物权法》以及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