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82):40-41
回族花儿是自唐代始陆续由亚洲诸伊斯兰国家迁徙落籍西北一带的回族同胞传承发展的一种通称为花儿的山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表现爱情传递的情歌及描写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的不断前进与发展,回族花儿的传承,只能顺应现代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潮流,所以近年来回族花儿的内涵也在不断改变,不断转型。本文主要从回族花儿传播与发展角度对回族花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述,引起更多读者对回族花儿音乐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80):30-31
中提琴是提琴乐器里的上中音乐器,不及小提琴明亮灿烂,但它的音质圆润含蓄、深邃内在而温和,因其柔和、深沉,略带些沙哑,亦独具特色。中提琴自17世纪初以来一直是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乐器,尤其自18世纪海顿大力发展弦乐四重奏开始,它便在室内乐演奏中确定了重要地位,但直至20世纪前它还较少被当做独奏乐器,供其独奏的作品也为数有限。本文介绍了中提琴的作品、作曲家、演奏家。  相似文献   
3.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79):31-32
回族花儿是自唐代始陆续由亚洲诸伊斯兰国家迁徙落籍我国西北一带,回族同胞传承发展的一种通称为花儿的山歌品种,内容十分丰富,多为表现爱情传递的情歌及描写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本文对回族花儿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述,以引起更多读者对回族花儿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78):30-30
古筝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整个艺术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筝文化的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由于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的不同.我国的古筝音乐呈现出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古筝演奏为例,论述古筝演奏的运用技巧及情感体现对于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81):32-32
小提琴演奏音律音准的问题向来各受争议。本文从物理音高与音乐音高之比较和音高与律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出发,分析小提琴演奏的音准问题,希望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11,(77):39-40
小提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最美好的手工艺品.也是一种掌握起来最变幻莫测的乐器.它以迷人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得人们的喜爱。同时音色也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那什么是好的音色呢?本文对演奏好的音色的方法,以及小提琴演奏中各种技巧性音色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乐婵 《考试周刊》2009,(48):47-48
本文详细描述了在小提琴演奏中,右手的基本动作.以及如何正确练琴方法。  相似文献   
8.
陕北因自身环境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民俗封闭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陕北名歌风格粗犷豪放,演唱风格别具一格。陕北民歌见证了人民生活的特点与文化习俗,它的发展是当地民俗活动的创造和推动的表现。陕北民歌作为区域文化符号,可以说是黄土地上独有的风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