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休乐府诗计53首,在体制上师法太白诗法。虽用古题却能自出机轴抒写胸臆,在思想内容上踵武乐天乐府诗的讽喻传统,在艺术风格上规模长吉歌诗的骚雅之风,为晚唐诗坛带来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2.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好用奇字僻词,好作奇诗,诗中有奇气,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闲适诗中对宋词影响较大的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对感官享受与世俗生活的描写;二是于精神层面上对于精妙心灵动态的描摹,其中或有恬淡,或有心安即是家的旷达,或有空幻之意;三是为表达其人生态度而对琐细生活的描写及其平易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增订注释全宋词》自问世以来,嘉惠学人良多。煌煌巨作,仍有白璧微瑕之憾,表现在部分词句并未注释完备:一是部分词作化用唐人诗句,惜未注出;二是部分词作虽标明是集句词,《增订注释全宋词》亦未注出。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的诗转益多师、自成一体,其用典范围广博,喜镕铸古书,化"经史子集"语为诗歌用语;在用典形式上,或"对句用典",或"连句用典",或"句句用典",形成了凌厉扬进的诗风,以其独特的用典方式体现出宋人诗歌用典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晁氏在文学家族繁荣的宋代具有代表性,其家族诗歌既表现出尚奇求奇的创作倾向、永怀善怨的抒情特点、企慕东皋的归隐情怀和是身为客的漂泊意识的共性,又随着个性差异有所不同.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中国文化充满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宋初诗坛上,晁迥可谓"一身兼三派":诗拟"白体",名列"西昆",而实开"理学体"门户。其"拟白"诗主要表现为形式上对白体的模拟,这种模拟甚至到了句句求似的地步。56诗中拟乐天诗11首,拟乐天诗句8句。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自分其诗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最重讽喻之作,在诗集中冠之卷首,认为杂律诗无足轻重,称"他时有为我编斯文者,略之可也"。然白氏的喜尚恰与时俗倾向相左:"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不仅中唐,纵观有宋一代,词中亦是不重其讽喻之作。大抵而言,白氏讽喻诗中,只有《井底引银瓶》等少量作品对宋词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并且这些"少量作品"或以女性悲欢为中心,或仅取诗歌景语,至于"唯歌生民病"之类反映民瘼的诸如"近正声"的《秦中吟》一类,宋词并未体现出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送元二使安西》是宋代送别诗词中最常见的取法源头之一。对诗意的展现,宋人或形之以画——如李伯时的《阳关图》——这为宋诗带来了一系列的题画诗;或于词中创制新调——如《古阳关》、《阳关引》、《阳关三叠》等;或于诗词中直袭本意、化用意象,以书写别绪离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