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伟铿 《西江大学学报》2007,28(1):35-39,45
岭南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泛神崇拜无法使社会实现真正的和谐。它表明在多种宗教和习俗信仰并存的我国,各种宗教自觉因应社会进步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信仰境界。尤为确保社会和谐和宗教自身有效传续所必须。惠能、陈希迁和曹洞宗历代高僧成功实现南禅文化创立和传续的历史告诉我们,深化对不同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互补性探索,是宗教提升自身信仰境界,培育和谐社会精神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西江走廊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的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通道。多元经济文化在西江走廊的共存、激荡与交融。使肇庆成为岭南文化最主要的发源地,并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泛珠三角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肇庆应当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重新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标准通道。实施“东引西连”战略。再创多元经济文化在肇庆的共存、激荡与交融发展的历史新辉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汉代地方官制的演变考订牟子《理惑论》所载一些官衔与史实并无出入。并从汉语方言的演变、“浮屠”与梵文间义的对应及“佛”字古间古义的变迁三个方面,说明牟子《理惑论》是梵文Buddha译为“佛”始于广信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惠能在禅宗前辈广泛兼容与吸纳中印文化的基础上,率先完成了把印度佛教全面彻底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回顾。论证了惠能创新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介绍了惠能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认为惠能创立了平民化的佛教,使社会平等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惠能创立“和光接物”的理念。为宋明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惠能把印度佛教“出世间道”的思想与中国儒家的入世观念融合起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与美学领域构筑起独特的精神家园。本文还进一步把惠能对佛教文化的创新放到世界范围加以考察,认为惠能在世界宗教史上,首创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为宗教服务社会开辟了新天地;惠能在世界哲学史上,是辩证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最早的奠基人;惠能在世界文化史上,成功走出了一条自主把外来的异质文化完全彻底本土化,创造出比外来文化原产地更先进的文化,实现文化可持续进步的光辉道路。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坐船两行,来到距离肇庆市约二十公里的地方,就会看到一个形似墨砚的小岛屹立在西江中,这就是砚洲。相传,它是由包公抛在江中的端砚变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