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译《蒙古源流》①与一九五五年以后陆续出版的几个蒙文抄本比较,在卷三,页十八上:癸丑年(1193),成吉思汗三十二岁,聘塔塔尔部二哈屯,与页十八下,三十三岁,甲寅年(1194)据有中国十三省之地中间,汉译缺少了一段有关中国自汉至金的简史。欧美学者已有人注意到这段蒙文书写的中国史,并且也有了英译。②这段史料对于研究蒙藏史学史很有帮助。今试仿原译笔法,将这段历史译出。至于音译部分,是根据呼和浩特本为主,校以其他四个本子,③歧异之处,见注。此举未足以比较各本之短长,但求为鼓吹,期待精通蒙文的学者能抽暇整理出一部标准的《蒙古源流》蒙文标音本。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强调指出,文艺创作要精益求精,要考虑作品的社会效益。文艺创作实践证明,只有质量超卓的文艺精品才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实现深刻的艺术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是衡量一切文艺作品优劣的标准,也是又艺精品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当前我国伟大的社会转型期,文艺作品尤其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是区别社会主义文艺与资本主义文艺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