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诗学》)一首优美的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语法变异是诗歌的一种主要手段,歌词也不例外。歌词作家为了使歌词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往往打破语法常规,运用语法变异艺术努力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歌词语言,给听众以不平常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联想和想象引向预测的最佳效果,使听众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如《纤夫的爱》中有“……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佳句。“情”和爱”是抽象、无形的事物,怎么会在“纤绳上荡悠悠”呢?原来妹妹坐船头,哥哥(紧拉纤绳)在岸上走,此情此境,纤绳就像一根“红线”紧紧地系着两颗相爱的心,情爱沿着“红线”频频传递。这样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把纯贞炽灼的爱情写得栩栩如生,塑造了形象美。《’95抒情歌曲精选》(天成编,1995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所收歌曲的歌词中,语法变异的歌词很多,其中多数用得好或比较好,但也有差或很差的。  相似文献   
2.
文艺作品特别是小说,要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心理活动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刻划人物形象,揭示其性格特征.鲁迅先生在这些方面用笔娴熟,特别是在行动描写中他善于用人物手的动作的特征来刻划人物形象,确实比他人高出一筹.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该像脸一样富有表情.”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就是注重通过精心描写人物手的动作以及手的特征及其心理活动的,虽然他着墨不多,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用手的动作刻划人物形象手的动作是人物动作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人物手的动作特征的描写,就能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鲁迅最善于通过人物手的动作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①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屋里去了.  相似文献   
3.
谓词后面带上合成趋向动词“上来”、“下去”时,同时又带名词性宾语时,宾语的位置有三种,最自然的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字中间。“上来”、“下去”,有的表示实在意义,有的意义正在虚化,有的完全虚化。表示实在意义的“上来”、“下来”有的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有的没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正在虚化和完全虚化的,一般无各自相互相应的用法。“上来”、“下去”各自在汉语中都有些习惯用法,有的可用同义异形词替代,有的没有合适的词替代。  相似文献   
4.
口语交际,不同于书面表达可以深思熟虑,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发话者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话语或不符合普通话规范,或不符合自己的交际意图,或不符合语境,总称为“口误”。“口误”一旦出现,一般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甚至会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它是交际中的消极现象。大家熟知的刘大请客的故事中,他先后说了三句话:“唉,该来的不来”,“唉,不该走的又走了”,“其实我又不是说他俩”,都因没有把握住说话的时机和对象,三次说话三次失误,结果不仅没有请成客,反而得罪了人。但是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利用“口误”这种现象来刻画人物,取得“化腐朽为神奇”、“变糟粕为精华”的效果。本文拟就这一艺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 一、实录差错,戏谑揶揄 这是指作者故意如实记录发话人在语音或语法方面的“口误”,造成讥讽诙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语法和言语语法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紧密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并进一步说明语言语法和言语语法的不同以及所以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有笔画和偏旁两级构造单位,利用拆散、离合汉字的构造单位或利用汉字的独特形体等变异形式,跟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艺术形象、特定的情感巧妙融合起来.可以获得机巧别致的幽默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实例和语法理论分析了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重叠及其重叠形式、哪些双音节形容词不能重叠,如果硬要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去重叠,就是滥重叠,有害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