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设工程项目具体实施阶段业主方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同时也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而难以对成本投入进行控制,建设工程业主方为了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须要在工程项目中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在具体实施阶段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设于光绪初年的天津广仁堂,是近代华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社会救济机构。在晚清剧烈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广仁堂的救助内容、经费筹措、管理机构都带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借助于档案和地方志等史料,本文对天津广仁堂的设立和晚清时期的运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宗志 《职业圈》2012,(23):47-47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二者都是以观念形态、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为核心,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合理科学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引导、教育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品位。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不同点:范畴不同,前者属经济管理,后者属政治范畴;形式不同,一个是指令性。一个是非指令性;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交叉。又有重叠.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规模得到快速扩大。为了满足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的需要,高校都纷纷加大了基本建设投入的力度,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避免损失和浪费,是高校工程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宗族救助组织义庄在苏南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对设置义庄进行奖励、保护、优惠,为苏南义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苏南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尤其是好善风气则是救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义庄的设置者同时实施其他慈善活动,并和其他慈善机构在救助方法上互相借鉴,带来了清中后期苏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7.
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风雨操场工程多跨预应力梁的施工中,针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组织及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分析,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梁在受荷较大时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同时亦减少了框架柱结构空间,满足了室内体育场地的空间需要。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纲要》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日前,我们对青岛四方区的23所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3%的学校开设了武术课或在体育课中加入了武术内容。一、对体育教师问卷的分析体育教师问卷共设置了12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你是什么专业、学校是否开设武术课、武术课的教授内容、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学校是否有武  相似文献   
9.
养济院制度是清代社会救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王朝从前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有所发展。它的救助对象以失去劳动能力且没有家庭赡养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为主,同时还包括传染病人和老年军流犯人。官办是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从筹措救济经费、决定全国各地的救助名额和救济标准,到主持日常管理,都完全由政府负责。在具体实践中,官办的优势与弊端表现明显:一方面,养济院从空间上覆盖了全国各地,建立了完整的社会救济网络;另一方面。制度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财政和吏治状况。由于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其社会救济功能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10.
清代慈善机构地域分布的均衡程度与政府介入的多少成正比,完全由官方办理的养济院分布均匀;政府起主导作用的育婴堂、普济堂分布比较均衡;民间自行办理的地方善堂、宗族义庄和工商业者的会馆公所等则分布最不平衡,集中在江南地区.这种分布特征源于政府政策、救济需求和各地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互相作用.清政府的政策由各州县等地方政府来执行,所以政府起决定作用的慈善活动,其分布便比较均衡.清中期以后,随着救济需求的增加,政府对举办慈善活动力有不逮,主要依靠社会来兴办慈善事业.以苏州、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为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当地文化发达,善书传播广泛,行善的思想相应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好善风气的盛行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兴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