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脑积水病人多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但术后并发症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再行手术,现将我院6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5月-2008年5月我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5例,6例病人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而行二次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男5例,女1例,年龄22~63岁。临床表现为分流术后原有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等再次出现或加重,头颅检查CT提示为脑室系统较术后明显扩大甚至较术前更严重。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发现1例引流管脑室端堵塞,将堵塞物取出冲洗干净后复位;2例腹腔端梗阻,更换腹腔段引流管;3例分流管多处不通,再行分流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术后头痛、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室系统有不同程度缩小。2讨论脑积水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要术式,此术式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分流管不通而致手术失败。临床上所见分流管不通多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细胞总数增多等导致脑脊液粘稠度增加有关,其它如引流管安放位置不当、引流管自腹腔脱出、引流管老化、变性等因素也可导致手术失败。一般认为脑脊液中蛋白质成份超过5 g/L发生堵管的机会明显增加,常文海[1]以为,引流管梗阻还与引流管在脑室内所处...  相似文献   
2.
本章虽然内容少,只有三节,但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卷中占的比例较大,属于中考热点,本文针对这些中考热点作一些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就成为新世纪每个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一、丰富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  相似文献   
5.
刘宝玉 《大观周刊》2012,(32):201-202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酸碱盐》一章知识零乱繁杂,但其中包含着许多规律,只要善于抓住规律,将会使知识由多到少,化繁为简,便于掌握. 一、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方程式(一)知识点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原则(1)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3)原子团不拆开(4)离子带电荷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相似文献   
7.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程》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选文皆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包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其赏读功能就会减少许多,语文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  相似文献   
8.
物理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感器因其能迅速地采集数据;便捷地以图像、表格、拟合公式等多种形式,客观地展示实验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出实验结论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这对学生的创新型思维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传感器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以两个案例展开,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可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前两天,两位小朋友因抢座位争吵起来,当时我未经调查,便扯住一个小朋友的衣角,不耐烦地说:“你靠那边点!”小朋友按照我的活做了。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人不同人,木不同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智能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人。正是万物的差异构成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可以说.没有差异不成世界。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尽情地享受着人与自然界其他万物的差异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一方面却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领域拒绝、扼杀着众多青少年身上所存在、所表现出的超出或有异于家长与学校“培养目标”和“期望”的“差异”。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对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施教理念的落实,对于每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特殊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势必引起诸多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