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于1920年,到1949年,还是隶属苏联中长铁路局的一所小型专业高校,教师学生绝大部分是苏侨。1949年5月,松江省省主席冯仲云同志来校兼任校长,从此揭开了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学校发展建设的新一页。经过整整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哈工大形成了一个由院士带头,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二千多人的教师群体,在办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哈工大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时势造英雄,环境创奇迹。用哈工大人的话来说,学校三代“八百壮士…  相似文献   
2.
外国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开放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之一。许多学校在“211”规划中都将外国留学生列入发展的议事日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外国学生到我国高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在全...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中基本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本培养模式是我们首先关心和重视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讨论,哈工大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将按学科培养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开展分段分流的本硕连读。1.本科教育实行学科培养模式。哈工大面向ZI世纪的本科教育实行4年制学科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如下:按系统一招收学生,统一培养学生,以系的学科群的名义分配毕业生。为此,调整校内行政体制,取消专业建制,重新按学科建系,从以专业作为培养主体向以系(学科)作为培养…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的发展与现状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建立研究生院制度以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886年颁布的《帝国大学令》规定:“大学可设置分科大学(即后来的学部)和研究生院”。大学本科“讲授学术技艺及其应用”,而研究生院则“研究高深的学术技艺”。此二者在当时系平行关系,分别承担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职能,这就是日本最初的研究生院概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于1918年颁布《大学令》,对《帝国大学令》作了较大的修改,将研究生院的大学本科调整为非并  相似文献   
5.
参照国际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下︶丁雪梅钱乙余张满山刘家琦应该指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初始阶段就确立了较高的质量标准,以培养科研、高校教学等方面人才为基本目标,并以课程和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给予保障。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相似文献   
6.
当代研究生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系统中,变革的社会环境必然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研究生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好的,作为教育对象,他们是有理想、有活力、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研究生的来源看,现在的研究生有一半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即使有几年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他们仍然对社会、对国情知之不多、认识肤浅,一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看,与本科教育规模培养的方式不同,对高层次人才的业务培养只能是采取小批量、“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的办法,更  相似文献   
7.
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创特色上水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家琦哈工大在“八五”期间大力发展了学校规模。目前本专科生在校生11000多人,硕士、博士在校生2300多人,成人、继续教育在校生达5000人。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可能,“九五”期间我校将依“稳定规模、调整结...  相似文献   
8.
迎接跨世纪挑战,创建具有哈工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刘家琦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面对这一新的时代,大学工程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时代对哈工大的要求是十分严峻的,哈工大人必须在这个新的时代加倍努力,创建出具有哈工大特色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眼睛除了能識别物体的大小形狀以外,还能分辨各种颜色。这种分辨颜色的感觉机能就叫做色觉。对人的眼睛來說,宇宙的一切颜色,都可以歸納为紅、綠、蓝三种基本颜色;反过來,把这三种颜色按着不同的比例配合起來,就可以得出其他的各种颜色。这是因为人的眼睛的视網膜有三种感光原質,可以單独感觉紅色、綠色和蓝色,而其他的颜色可以由这三种原質相互联合而感觉出  相似文献   
10.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硕士层次人才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本文参照国际模式,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在我国进行硕士生培养年限改革的必要性和实际可能性,同时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年来在培养两年制硕士生的实践中所进行的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