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陶渊明的思想归属,历来众说纷纭,但纵观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思想及人生变化,则不难看出诗人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魏晋玄学的影响,甚至诗人的创作风格及题材上,都打上了玄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以为文学创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钦定为文学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只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仨是又是次要的前提和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是表现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思想意识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植根于社会生活土壤里的,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倘若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任何的作品也都是绝对不会产生的.正是作家自身经验和情感的发展,需要自身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这是创作得以不断发生的原发性动因.确切地说,作家的体验,尤其是其自身所受的双重缺失体验是造成其追求心理制衡的助推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在主体主导上述两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杨朔散及其体式,在当代散中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但这种体式反过程束缚和阻碍了他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杨朔散深层次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老庄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母体,其“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价值取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大美,以及“致虚极,守静笃”的实践手段,一方面奠定了尚自然、去雕饰、和谐致一的美学基础,另一方面成就了“虚静”说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