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巧利 《教育史研究》2006,(4):68-70,98
黄炎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大纛,而且也是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探求其由全力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到以职业教育为己任的思想历程,揭示其中的重要因素,以认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以期对当下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巧利 《中国德育》2014,(21):16-19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理解语文,理解语文的性质,理解语文应有的功能,是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奠基着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育情、明理、达意的整体育人功能。好的教材、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语文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利用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生成和控制各种图形、动画、视频等是Flash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本论文从ActionScript3视觉显示架构和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了利用 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进行Flash编程创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教育方针,突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与期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于2003年3月27日在同记者见面时明确提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命题。周济同志指出,本届政府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就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这个命题的提出决非偶然,除了国内外的宏观背景以外,还根源于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刻领会,对人民群众呼声的热切回应。周济同志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表述教育方针时加了一句关键的话,强调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他认为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第三,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5.
德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他的德育思想进行过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基于他的生活教育论,探讨他思想体系中两个重要概念"知识""生活"及其与"德育"的关系,以分析、描绘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与目的;知识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期待对今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四个不同阶段,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回顾共和国职业教育所走过的道路,总结其经验教训,无疑地对未来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20-22日,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校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教育部社团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许崇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汤世雄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刘巧利 《中国德育》2012,(12):55-55
近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了贵州、江苏、山东、湖北等地乡村学校少年文化宫项目情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乡村学校少年文化宫项目是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的,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4.5亿元,支持各地建设80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相似文献   
9.
当下德育课堂出现了对道德知识有意无意回避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原因。道德知识的学习不容忽视,当今德育应该明确道德知识对于品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办学方向问题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越发重要。研究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历程,挖掘其方向变迁,对当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不无借鉴意义。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变化,为农与离农或明或暗地蕴含其中。每个阶段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影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政策演变的过程中蕴含的不同主体、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等几组矛盾是决定中国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与离农政策内在张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