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日前读到安广禄先生《漫话京观》一文,该文对典籍中所记之“京观”一词作了分析,认为“我国古代的战争的交战双方在战争结束后,战胜的一方为了向世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炫耀自己的赫赫战功,往往将战败一方将士的尸体收集在一起,堆积在大路两侧,然后再用覆土夯实,形成一个大金字塔的韵土堆,这种土堆历史上称为‘京观’、‘京丘’或‘武军’等”。这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娄丛老师《是与中国还是与英国接壤?》(《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一文从“上下文的语境”关系判定岳麓书社2011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3页“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为错,应改为“俄罗斯是否(与英国)接壤”(以下简称娄文)。但是娄文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证据,经笔者查阅材料,证实娄文的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说:“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