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1问题的提出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实验1-10]白磷的燃烧实验,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三个不足之处:①有些农村初中学校实验室还没有配备通风柜,每次在讲台上做完该演示实验后,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浓烟也随之散失在教室中。②铜片上的白磷一旦燃烧又很容易引燃另一端的红磷。③即使在通风柜中进行,也无法根本上消除五氧化二磷白烟对环境的污染。鉴于上述问题,可将这个实验改进如下。2实验改进a.思路设计。①对[实验1-10]尽量采用封闭体系,减少污染。②尽量排除实验过程中因操作带来的干扰。③借助温度计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同志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建国前后,根据党情国情的重大变化,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作风,从党校建设、党政分开、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等当时较为迫切的问题着手,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拒腐防变能力、党员执政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苏日中立条约》的研究,后人大多从后来者的身份去忖度,而少有从当时人看当时事的角度去研究。《申报》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对《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前后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然而却并不像一般所想象的那样对这一条约大加挞伐,只是对这一事件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追踪报道和较为中性的评论。这应与当时《申报》顾全大局,配合政府安抚民心以维持政府与苏联的相对友好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大都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词语使用习惯上,或将两者替换使用,或合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用,代称该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两者关系之密切由此可知.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新文化运动"最初名称不一,甚至被认为是敌人的诋毁称呼,只是到了后来才被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五四运动"则最初是指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实际上,"新文化运动"是针对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状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补课,属于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救亡,具有间接性;而"五四运动"则是爱国情感的直接表达,指向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属于政治层面上的救亡,具有直接指向性.两者虽有联系,但不宜混淆,因为这样必会遮蔽其中一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十分重视党的理论建设,他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阐释即是其建党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将民主集中制视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充分论述其辩证内涵;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组织能高度统一的基本因素,肯定其地位的高度;强调其基本原则必须无条件执行,同时他认为在实践中党员应灵活处理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刘少奇在其阐释中吸收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对立统一观点,并将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的原则纳入到民主集中制的范畴。与毛泽东重积极意义阐发,并注重从外部激发的观点不同,刘少奇重概念的阐释,注重党员将民主集中制内化为自身理念,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民主集中制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