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兴义源流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曰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毛诗序》)。自孔疏将“六义”肢解为“三体三用”后,从朱熹的“三经三纬”说至现当代研究者的诠释,都未能脱此藩篱,一般认为:“赋、比、兴是前人归纳的三种表现手法。”我们有理由提出质问:“表现手法”作为诗人创作时的先在思维结构,是否曾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存在于先民的头脑中?这一概念是否适合于《诗经》在其所处时代背景中的角色?何以从庙堂文学到里巷歌谣在诗的“表现手法”上如此一致?很难想象,在鸿蒙初破时就已经开始了文学意识的自觉。 近年来,一些学者打破“诗教”传统的思维定势,尝试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六义”进行研究,对《诗经》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就其中对中国诗学影响最深远,争议最多而界说又最纠缠不清的“兴”义再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2.
以前读王琳教授的论文,发现他每立一义,都出于对史料的次第考索而不作凭虚高论,因此我认定:这是位勤笃扎实的学者。我的这一印象,在拜读了王琳教授的新著《六朝辞赋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为卞孝萱先生主编“六朝文学丛书”之一种)之后,再次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取义于铺陈,其根源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在表情、主题及赋法铺陈方式上的发展。而《拟古》诗对警句的追求和通感手法的运用,更表现出陆机对文学美的自觉。但由于观念的偏颇,一些拟诗对意象和语言的符号化处理,导致了诗歌感性特征的消失,而沦为单纯的模仿和抄袭  相似文献   
5.
陆机是太康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钟嵘在《诗品》中推许他为“太康之英”,代表了太康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今天看来,钟嵘的评价过高。陆机不但是太康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晋宋诗风和齐梁新体的开启者,历史的风云际会造就了陆机在诗史上承前启后、无可替代的地位。相形之下,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与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不太相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诗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代论者,包括钟嵘在内,对陆机都不免有抑扬过实之处,但陆机一代“大家”的品位是不会动摇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