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对评估标准的规范特性进行分析,对于研究高校评估的规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评估方案的设计、管理、实施和控制是教育评估管理科学化的标志。只有了解评估标准的规范特性,把决策情势纳入到决策过程中,做到科学决策、过程控制,才能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技术本科院校课程文化在宏观和微观等方面的建设实践,顺应着技术应用型课程文化的内在属性与本质要求.文章对教师在课程文化价值共识、文化自觉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探讨技术本科课程文化的自觉建构和再造,有利于挖掘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潜力,发挥课程文化建设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唤醒教师课程文化的自觉主动力,推动其在技术本科课程文化与课程建设方面的能力构建.  相似文献   
3.
2007年版AQTF以满足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支持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由此而发起的海外项目质量评估,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深化教育合作意义十分深远。澳大利亚海外项目"BHI-SDJU"(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和中国上海电机学院)质量审查工作,不仅检验了双方合作教育项目成果,增进了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交流,而且促进了合作双方在教学管理、质量控制、评估方式等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合作办学质量。通过亲自参与和深入研究2007AQTF框架下澳大利亚海外项目质量评估,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在办学理念和质量控制模式上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但也发现澳方的海外项目评估存在着与本土情况结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任何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已是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的独特要求。上海电机学院升本后,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成为学校文化的引领,主导着课程文化的构建。技术本科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提高学校课程发展的主动力,推动着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2007年版AQTF以满足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支持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由此而发起的海外项目质量评估,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深化教育合作意义十分深远。澳大利亚海外项目BHI-SDJU(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和中国上海电机学院)质量审查工作,不仅检验了双方合作教育项目成果,增进了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交流,而且促进了合作双方在教学管理、质量控制、评估方式等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合作办学质量。通过亲自参与和深入研究2007AQTF框架下澳大利亚海外项目质量评估,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在办学理念和质量控制模式上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但也发现澳方的海外项目评估存在着与本土情况结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改革,实际上是针对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和制度变迁。文章基于新经济制度学制度变迁理论,以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为研究基点,以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演进和评估制度变迁为主线,对重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外合作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085工程"、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笔者借此契机认真研究学校发展和定位规划,以提高"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提出"对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研究命题.经过大量调研,对开展中外合作"学术英语+进阶"教学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关于对中外合作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质量评估的产生是由权力和标准问题而引起的。质量评估为院校决策提供了信息和外部“威胁”,自然地影响到学校内部的权力平衡。“外部评估”、“自我评估”发挥着评估的调节反馈功能,并优化学校管理行为,刺激学校管理运行方式的改革。质量评估通过强调院校的责任,成为院校管理的工具,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教育部对合肥学院、丽水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常熟理工学院、邵阳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状态数据试采集和专家组进校评审,展开了“新一轮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验的调研工作”。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是在总结第一轮评估的成果和反思问题的基础上启动的。通过对试点评估院校的考察了解发现,“新一轮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验的调研工作”对评估主客体和谐互动机制进行了新探索,在制度设计上增强评估客体(高校)对教育质量自省,  相似文献   
10.
刘淑芸  徐艳夏 《教师》2008,(20):36-3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作文评改教学更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大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师评改,另一种是学生评改。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虽然教师付出的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而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