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画出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象称为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对于某一金属导体,当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其电阻值是不变的,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曹操也曾到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众所周知,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听说隆中住着孔明(诸葛亮)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赶在刘  相似文献   
3.
刘灿荣 《物理教师》2010,31(1):47-48
快速准确地处理高考客观性试题,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而用图像来判断高考客观题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图像可以直观地发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图线的斜率变化来判断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可以求累积量的数值大小;利用图线的切线的倾斜方向来判断某物理量的方向等.下面通过2009年江苏高考几道客观性试题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等量同种电荷和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是高中物理中的常见模型,对这两个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理解电场的性质,认识与电场相关的物理量很有帮助.笔者将从电场线、电场强度与电势的特点,以及图像等多角度对等量同异种电荷的电场加以分析,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电平衡”是静电场中一个比较难教和难学的知识点,一些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几个性质和规律,即“处于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且导体是一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处于静电平衡时的带电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上等。”尽管性质、规律记得熟悉,但一遇实际问题就觉得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对处于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其性质和规律理解不深刻。对其实质分析不透彻。所以考试遇到这类试题就无从下手,失分率很高,形成了静电场部分的一大难点。笔者也常见杂志上有关于此类习题的分析和解疑,很受启发。本文就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静电平衡时的困难,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给他们一点启迪。  相似文献   
6.
以笔者对于楞次定律教学的改进为例,论述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指导学生自由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透镜成像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光屏上为什么只能接收实像而不能接收虚像,成像的虚实、正倒、放大及缩小情况的判断,成像过程中物移动速度与像移动速度的比较,以及将透镜遮去一半则成像情况如何等问题往往要么束...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七节中“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实际应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图方便,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理论推导,从而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凭印象,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笔者认为,对这一课时的处理,可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一个特例,它是由于通过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对自感现象进行分析也是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感现象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感现象较为全面的认识.一、生活中的自感现象生活中常见的自感现象是以自感高压和自感延时两种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