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体育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心触电     
什么是触电?触电就是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对人的伤害很大,轻者灼伤人体,重者致死。因此,用电时要特别小心。有人触电怎么办?1.截断电源。首先应想方设法关掉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2.如果触电者靠近高压电,你一定要与他保持在50米距离以上。不要盲目施救,应尽快打急救电话110或120。3.若无法关掉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棒等将电源线挑离伤者,或是用绳子、裤子或干布条绕住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脚触及伤…  相似文献   
2.
你本来不想下水,可在河边钓鱼、玩耍或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这时应设法尽快回到岸上。  相似文献   
3.
《自然》第六册“人怎样传递信息”,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一本字典为译码本,做自编自译密码传递信息的游戏.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行创造性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这道作业我是安排在课外活动时进行的.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又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每大组自己拟定一种以同样版本的新华字典为译码本的编译密码的方案.然后,各小组再按指定的位置摆好.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是科学发展历程的展现,它留下了中外科学家的丰功伟绩,记录了科学研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所体现的科学家们强烈的事业心,真诚的赤子情、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方法以及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材料。自然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史,虽然篇幅有限,但如果自然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加以拓展,对于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德育要求和任务能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科学讨论课就是让儿童将各自已有的但又是一鳞半爪的知识汇总,通过讨论,进行分类、综合,形成比较一致的前科学概念的课型。这种课型能较大限度地挖掘儿童感性认识的积蓄和潜在的创造智能,并且能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达到自然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以自然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为例,就科学讨论课如何体现“通过学生自由研讨自行获得概念”这一特点,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比较、分类的初步能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测太阳高度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讲清道理,为技能形成打下知识基础。 “道理”是技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就不会有自觉的行为。《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主要应讲清以下2个道理:①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用太阳的高度来描述,太阳的高度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构成的角度来表示,②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可以间接测定太阳高度的原理。这个原理是测定太阳高度五个步骤的理论指导,又是学  相似文献   
7.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对动物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我采用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课前提供标本、实物、图片等讨论材料,激发儿童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运动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植物也有运动吗?回答是肯定的。一些低等植物能借助鞭毛等运动器官在水中游动,高等植物虽不能象动物那样自由地移动整体的位置,但部分器官在空间可以产生位置移动,这就是植物的运动。一般说来,植物运动是由于外界刺激所致。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植物能自动地调节其所处的位置或姿态。所以运动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环境刺激感应性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9.
还记得美国动画片里的大力水手吗?每当他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菠菜就是他制胜的法宝。可你知道吗?菠菜除了营养极其丰富以外,最近又有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用途: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用菠菜做计算机呢! 菠菜和其他绿色植物都有一个很神奇的功能,就是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  相似文献   
10.
“轰隆隆——”山在摇,树在倒,房子在震动——可怕的地震来了,它不打招呼,也不问你是否愿意,说到就到。此时,你千万要冷静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