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刘耀斌 《教育与职业》2007,(36):118-119
“学科教学论”已实现了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变,但现有课程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在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重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必须从调整课程结构比例、拓展课程类型、整合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实践、开发潜在课程等方面,探索“学科教学论”课程的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论教材建设与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发展历史是分不开的,尽管近几年数学教学论教材建设成果不断,但作为新兴和发展中的学科,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需要把握好研究的逻辑起点,突出数学特征;重视数学教学价值观研究,解决"为什么教数学"这一核心问题;进一步完善教材结构,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注意与同类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重复;教材容量与教学计划要匹配.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和体现师范性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构建<数学教学论>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师范生数学教育智能结构的形成和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需要和数学教学论课程自身建设的需要.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适时评价是<数学教学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把握好模式的思想性、简单性、整体性、指向性和辨证性等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明确模式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判断模式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科书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但在编写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对有些知识内容的“一带而过”现象,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一带而过;二是教师讲解,学生能够听懂的一带而过;三是无需讲解,但教师必须要理解的一带而过.教师在钻研教科书时,不要忽略教科书中的“一带而过”,同样要读懂它的来龙去脉,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给学生听,或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自己钻研,应该尽量发挥它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满足对于任意x,y∈V(G),并且d(x,y)=2,存在点u∈N(x)∩N(y),使得N[u](∈)N[x]UN[y]的图称为半无爪图.半无爪图是包含无爪图的更大的图类.将2-连通无爪图的结果:若G是2-连通的无爪图,其阶为n,则当n≤3δ 2时,G是Hamilton图,推广至半无爪图时也成立.  相似文献   
6.
谈邻里和睦     
从前有一个人 ,他很不喜欢他的邻居 ,为什么 ?也许他的邻居曾经得罪过他吧。有一天 ,这个人的牛不见了。他越看他的邻居越像是偷他的牛的人。过了几天 ,牛还是不见回来 ,这个人更加怀疑他的邻居了。假如这头牛永远不回来呢 ?以后的情况可想而知。吵嘴、打架、流血……邻里和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犹如酷暑的习习凉风 ,犹如隆冬的融融暖意。邻里和睦 ,是家在空间上的扩展 ,是情在时间上的延伸。我们如果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 ,该是多么美好啊 !如果邻里和睦 ,人们就会感到心情愉快 ,生活安定 ;反之 ,就会感到烦恼和不安 ,甚至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学测验历来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径.对数学测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测验成绩准确性的评价,二是对测验成绩的解释,也即以测验结果为基础,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对主观问题解答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化和解答过程标准精细化与全面化.通过测验分数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实质是对学生测试成绩的解释,包括两个侧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刘耀斌 《现代语文》2005,(6):120-120
散文的构思是作者写作时从认识生活到给予艺术反映的全部思维过程,是指导写作的思路。它包括了作者观察认识客观事物、选择和提炼题材,立意谋篇、安排全文结构,考虑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这一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复杂过程正似陆机所说的构思状态:“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账外账”难题,本文在分析其定义、来源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企业舞弊三角理论对高校“账外帐”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就如何根治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九连环是我国从古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益智游戏,其玩法多种多样,给出了根据“九连环”游戏的解决所得到的一类线性递推数列,并且给出其通项公式的三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