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一项重大认识成果.在清除十年内乱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冲破种种精神枷锁,重新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二大"肯定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经过再实践——再认识,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将教育摆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确定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格局.教育事业社会地位的提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扩展,预示着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新的高潮即将到来.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2.
马克恩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于1988年8月14日至17日在杭州召开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理论问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实际,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教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较好地体现了本研究会的专业特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要取得胜利,人才问题是关键。社会在人才问题上提出的新需求必然促进教育体制和结构上的变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要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研讨,以求根据新时期的需要,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高等师范教育新体制。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高等师范教育,它为国家培养出了104万多名大专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就其生产力内容来说,首先是工业化和结构转换的共同结果;但就其社会文明形式而言,它是以市场秩序为特征的人文精神的社会反映,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以及集中化等构成了现代化文明的基本法则。现代化进程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与相应的社会文明的进化过程。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对不同国家而言,既在发展模式也在制度格局方面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但在生产力水平和工业文明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趋同。因此,运用实证方法探索现代化进程与教育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客观规律,是分析认识和把握我国新时期教育社会功能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世界众多经济理论家开始了现代教育经济价值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形成了与特定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具有特定经济形态内涵的教育经济价值论思想体系。当代的教育经济学科,自然是以与最优化行为相关连的价值分析来研究教育活动的行为关系及其经济效果的学科。现代教育经济价值论因其立论对象和分析手段的差异,大体可以分成“边际价值体系”、“劳动价值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6.
西方教育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和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中孕育出来的。它是以研究教育的经济价值为中心,以分析教育的经济效益和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率为主要课题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该学科于60年代前后确立,70年代初期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的代表著作有:威锥(lohn Vaitey)等所著《教育的政治经济学》(1972年),柯恩(Elchanan Cohn)所著《教育经济学》(1972年),席汉(lohn Sheehan)所著《教育经济学》(1972年),波尔门(RiChard Perlman)所著《教育经济学》以及布劳格(Mark Blaug)所著《教育经济学简介》(1980年)。这些著作都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全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于1987年11月19~24日在四川乐山召开了第三届年会。出席年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吸收了十余名研究生列席。年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举行学术讨论,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会以往几次的学术讨论会相比,此次提交年会的三十余篇论文和专著,普遍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论文内容主要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  相似文献   
8.
正当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兴起,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化而奋勇前进的时候,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站在时代的前列,抓住教育和科学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战略重点,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这无疑是关系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四化建设的成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教育工作者无不感到鼓舞与鞭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投资格局与现行教育投资理论之弊端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投资是由国家财政和各地地方财政集中统一包揽和管理,投资渠道基本上是单一的。后来由于人口规模(11亿)和教育规模(2亿1千多万在校学生)的扩大、文盲人数(约2.25亿)和在职培训人数的剧增,教育投资的需求量大大超越财政资源的承受力。为了广开财源和改善教育资源的利用状况,从198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之日起,我国逐步演变发展成财政拨款、社会集资、团体及个人投资相融合的教育投资新的格局。这种多渠道教育投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所谓“机制”,最初是自然科学中的术语,指机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后来,借用到社会科学之中,泛指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构成及运行的客观规律。所谓“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指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延续、增益和扩展所必须的社会推动力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于教育的客观规律,说得更扼要点,就是指激发全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并符合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