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抗战爆发后,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过去,在抗战史的研究中,由于正面战场持续时间短,一般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的,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还是比较积极努力的。到武汉失守前,中国抗日战场基本以正面战场为主体。因此,全面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正确总经历史经验教训,弄清正面战场的得和失是不可或缺的一章。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七十一年了,这场运动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打着西方各种进步思想旗帜向统治中国达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思想伦理观念所发起的一场英勇冲击。可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经过八年之后,除少数先进分子开始寻找更先进的思想武器,大部分却未能完成反封建思想任务,甚至后来许多人抛弃了“德先生”、“赛先生”这两面旗帜,重新拣起孔家店的破旗。反思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觉,除当时人们所用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的已经陈旧的这个根本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思想家们严重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在批判和继承,形式和内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缺乏科学态度和立场,陷入了形而上学唯心论。  相似文献   
3.
经济基础对道德有没有决定作用?这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解决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伦理学研究过程的科学与否的问题。 表面上看来,道德是一定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好象与社会经济生活无关。因此,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道德是由某种精神或属于精神的东西决定的,即使经济生活对其有影响,也不过是次要的辅助的影响而已。如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就认为,道德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是神的直接启示。十九  相似文献   
4.
在十分活跃敏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洪流下商品经济大潮对正面教育的巨大冲击。空洞的理想主义教育内容,已经难以唤起学生的政治热情,倒是各种在改革和商品经济潮流中涌现出来的观念、理论、思潮,往往更能影响学生;过去通行的说教式大报告、经典灌输,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等教育方法,不仅难以吸引学生,反而在相当数量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工作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际出发,立足于高校学生现实的思想土壤,  相似文献   
5.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主义学说研究领域中,存在一种轻率否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倾向,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视为完全缺乏科学意义的幻想梦呓,甚至,由此要将马恩在科学论证中批判继承的许多营养也视为“空想”,加以剔除。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资本主义企图通过“和平演变”开历史倒车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必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价值作一个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发展能否直接推动道德进步,长期以来一直是伦理学界激烈争论的问题。不少同志认为,由于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隔着生产关系这个层次,生产力对道德的推动作用就不可能是直接的,只能是间接的或最终意义上的。 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生产力和道德之间是隔着生产关系这个层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只讲过,随着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才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而没有明确讲过生产力的变化会直接使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不竭动力。真正的“与时俱进”必须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立足于实践基础 ,尊重并把握客观规律 ,善于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经验、新成果的生气勃勃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应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所属德国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邀请,自10月7日~10月19日,我们江苏中德合作项目访问考察组一行五人赴德进行了为期12天的“促进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活动,全程考察了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海德堡、慕尼黑6个城市的中小学教育和师资培养情况,走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