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抗战时期边工我公营商业的发展以皖南事迹为分界线。在后一阶段中,由于党和边区政府倡导以工商业为主要经营方向,并从政策和财政上给予支持,使得公营商业很快控制了边区内外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边区公营商业分为政府经营和机关经营两大类,从光华商店的经营组织可以看出,前一类商业接受政府领导并主要承担了保障供给、调节市场的职现,其组织经营相对比较规范有序;后一类商业由机关、部队、学校经营走向联合会经营,其经营管理则相对松散。边区公营商业的主导作用在大部分时间内是保证政府机关的物资供给,同是对稳定边区的物价、金融及促进贸易繁荣有重大作用。公营商业存在诸多问题,有明显不成熟的特征,主要原因是经营指导思想不正、经营能力不强,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了党内外形势的变化,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开始侵入党内。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果断措施,颁布廉政纲领、加强廉政法制化、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取得了反腐倡廉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些措施和经验对于当代进行党的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