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高考成绩在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学生,上北大是众望所归。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北大有兴趣,周浩最想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然,他的想法遭遇了家人和老师的一致反对。结果是他上了北大,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大不适合他,从最初的努力到后来的自暴自弃,不难想象,他不抛弃北大,北大也会抛弃他。幸运的是,他后来选择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也最终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昨天,张小姐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花同某小学渎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器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近期公布的一份文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没有"市场",的确是应该停止,但该项政策要想实施好,还需要一些前提条件。首先,就业率是否准确。大学生"被就业"已不鲜见。某省教育厅就曾公开批评"一些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等方式,要求没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结果逼得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2014年广东教育蓝皮书发布。蓝皮书中《广东省高校科技人才去"官本位化"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校获得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重大项目中,院(系、所)领导占比高达73.9%。报告指出,广东省高校科技人才"官本位化"存在科研资源分配向官员倾斜、科研奖项获得者中官员占比偏高等现象。(据《南方都市报》)科研"官本位"是高校"官本位"的一个缩影,当高校仍然未能实现去行政化时,想要科研"独善其身",则比登天还难。对于科研"官本位"现象,靠痛斥不能解决。而要想祛除"官本位",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高校领导手中有相当的权力,他们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一些人可能要为自己"谋私利";另一方面,也没有制度硬性规定领导不能  相似文献   
5.
国内某政法大学78位法律硕士生集体向法院提起诉讼,称2010级学生的新生奖学金是9000元,2011级学生却只有2000元,校方相关行为违法,并要求补发之前的奖学金.校方称,奖学金降低是由于相关拨款取消,但尊重学生的起诉权.(2012年12月12日《京华时报》) 因为奖学金减少而起诉母校,看似不近人情,却体现了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这恰恰是法律硕士生该具有的"法律品质",同时也体现出对法律的尊重与敬仰.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出席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面向企业转化推介会时,指责有些高校"宿舍乱的跟狗窝似的,学生群魔乱舞",并直言"我不管别的省,浙江省省长要求寝室要干净."夏宝龙还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视频,学生宿舍乱七八糟,但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舆论批评,学生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炫耀,令这位省长十分费解.  相似文献   
7.
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学医学院教授被曝出其国外大学博士文凭属造假.该大学随后公布调查结果,证实该教授应聘学校时所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 在对待该教授文凭造假问题上,大学的做法值得称赞.一方面承认自己的工作存在失误,一些环节上在执行规定和程序上不够严格;一方面在解除和该教授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的同时,指出将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在学校的工作,绝不因为文凭上造假,就把其所有的工作和成绩都抹杀.应该说,该教授在文凭上造假,而其工作业绩没有造假,不该被一棍子打死.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评价,最需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文凭造假教授诚然让大学的光彩有所损失,但能够实事求是对待造假教授的做法,却从另一个方面让大学添彩.前段时间,另一个文凭造假的知名企业家就"学历门"道歉,告诉听众"不要学我".  相似文献   
8.
当《教育规划纲要》高高擎起教育公平大旗的时候,农村学生在大学中比例的下降,再一次叩问了教育公平命题,让人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本刊读者对此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深圳市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目标是参照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计划经过若干年努力,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09年9月,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南下深圳,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刨校校长.然而时至今日,南科大仍未获教育部正式批复,没有资格招生,筹办进展"比想象中慢得多".  相似文献   
10.
参与过多次评委工作之后,某高校教授越来越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评审看似都由专家来完成,但实际上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按照行政化规则进行.签字的都是学者,行政人员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签字,但这一切无法遮蔽行政化主导的“指挥棒”,简单化、指标化对待教育,而专业的学术评价则被淡化,“行政权力干扰了学术权力”.(据《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