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相信,我永远都摆脱不了强迫症的魔爪. 比如每晚临睡前必定要查看一下门是不是真的锁上了——虽然它千真万确已经被锁好了,妥妥的. 这个病症的潜伏期很长,直到大学时才高能量爆发,而之前仅有一些不成规模的、琐碎的临床表现:不下三遍地数东西,书架上的书必须按照高度顺序排列,用过的东西要准确无误地放回原位……这些在我看来属于个人生活习惯的小动作,原来都有一个属于病理学范畴的名字:强迫症.  相似文献   
2.
生辰快乐. 这是我发给你的第12条生日祝福短信.不知道为什么,你喜欢把“生日”说成“生辰”,还说“生辰快乐”听起来比“生日快乐”更有味道.说完你抿唇一笑,露出两个小梨涡.有味道?我也不禁莞尔,但已在心底把“生辰快乐”四个字默念了好几遍. 我第一次对你说生辰快乐,是在那幢青色教学楼的天台上.前夜下的雨到第二天清早才停,我轻手轻脚地上到天台,入目的是一摊一摊的水洼,几片被雨夹带过来的树叶孤单单地搁浅在水里.再往前看,就是你直挺挺的背影,衬在这样的场景里,显出几分萧索.  相似文献   
3.
跨年的时候,我写下一条微博:2015,愿花归枝头,愿赤子仍少年,愿心里的光使夜不黑.点击“发送”之后,脑海里突然蹿出一句话:突然十年便过去. 十年,地址会变迁,人们来了又走.我在心里默默清算这十年里都发生了什么,都有哪些人和事陪着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一串9位数的号码,QQ号. 2005年一个深冬的傍晚,天空像是要下雪的样子,在小城一家昏暗的网吧里,我申请了一个“3”字打头的QQ号,并加了第一个QQ好友,我亲爱的闺蜜兼同桌.  相似文献   
4.
<正>收到一位广西青果的来信,信封上竟然"明目张胆"地标注着"趣味评刊"!果果们,趣味评刊即使再好,你也要矜持一点嘛,这让我们心里的欢喜怎么遮都遮不住,倾泻了一地……【"重量级"选手】—四川广元李菊颁奖词:厚厚的一叠明信片,每一张都写满了对我们的私语,以至于都盖过了评刊表的风头。这份最有分量的评刊,使我们心里抑制不住地生出了沉甸甸的欢喜。  相似文献   
5.
四年前的光棍节,我和小枚趴在宿合阳台上,静静地看着窗外飘飞的鹅毛大雪,谁也不说话.我们就像两个不得志的忧郁诗人,心里涨满了酸性情绪,却无处释放. “我现在已经开始看第三本小说了.”在校门口的火锅店里,小枚眼睛发亮地说.隔着小火锅袅袅升腾的雾气,我也不甘示弱地回应:“你也不快啊,我第三本还差个结尾.”她轻轻一笑,继续拿筷子在锅里扒拉着.  相似文献   
6.
包小丹 《快乐阅读》2014,(11):78-78
<正>我特别喜欢刚刚敲下的这个标题。这本应是个疑问句,但后来细想,其实更倾向于反问句。是的,能在路边等待迟归的你的人,一定是把你放在心里最安全的角落的那个人,你知道无论何时何地,TA都能为你等候。你是被守候的还是站在路边等候的呢?【萌爱姑娘】——广西南宁李燕颁奖词:第一次为一本杂志跑了四五个书店,第一次写信,第一次上贴吧,第一次投稿—看到你把这么多"第一次"都献给了小美,一句"在此谢过,后会有期"虽简洁,但其中的含金量,你懂得。  相似文献   
7.
很多旧事里都萦绕着花香。
  说起来,老家也算是一座南方小城,有碧水,有青山,春天时,常有闲下来的农妇上山采野花拿去小城里卖。小山秀气温柔,多被松树覆盖,终年常绿,而一到春天,翠绿中就会点缀着殷红--那是成片的映山红正绽放。此外,兰草也是常见的,这是农人们最喜欢掐的野花,也是小城里的人们最喜欢从街边买来用清水插养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都少年     
<正>接到写"同学"的主题通知时,我立刻想到的故事的主角,不是她的闺蜜或他的基友,而是我们共同的夏教主。我在脑海里搜索了很长时间,仍是想不起夏教主的全名—当然,他姓夏无疑。更富戏剧意味的是,夏教主是实至名归的夏教主—"吓"教主。此刻回望过去,从格局上来讲,十年前的夏同学就穿越般地站在了潮流的前沿:留着乌黑的西瓜头,习惯低头走路并且不走直线,整个人散发着欧美颓废范儿。  相似文献   
9.
周一的早晨,出了门就感觉世界仿佛突然热闹起来了,人们从身边匆匆掠过,都来不及看清楚眉眼. 本应右拐的,但是脑子里有一根弦,不知被什么拨动了,响起一记清泠的翠音——鬼使神差地往左拐,走几十米,然后住脚步,抬头看:碧叶间,只有零星的花蕾一动不动地静静候着——是的,全然一副等候的模样.  相似文献   
10.
萧索寒冷的冬夜,谁还在路边等一个晚归的人? 或许是一个热气腾腾的路边摊. 用美食作家殳俏的话说,路边摊是“朴实的人们不断微笑后日积月累形成的皱纹”.它常常隐没在城市的街头巷角,繁忙的白日里,我们路过它,就像路过世上任何一样琐碎那般无知无觉.而一旦逢上“一个人在深夜踽踽独行”这样的境况,它那一灯如豆的温暖,虚幻而又真实到不可思议,存在感异常蓬勃. 我家附近的巷子里就有那样一家小摊.原先我并没有在意,直到有一次晚归,路过它时,见围着暗蓝色围裙的店主默默地坐在一锅热汤前发呆,有丝丝香气飘过来,我顿时意识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小摊是就着巷子的围墙搭建的,厚厚的编织布做顶棚,桌凳沿着墙脚一溜摆开,堪称简陋.我拣了一个离灯光稍近的位置坐下,报了饭后,也学店主发起了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