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如瑛教授的新著《诸子笺校商补》(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商补》),灵活地运用了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知识,参之以语法、修辞逻辑之学,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对《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管子》、《晏子春秋》、《墨子》、《商君书》、《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等十  相似文献   
2.
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也’字是文言文里最常用的虚词,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正因如此,直到今天,我们对它的认识都还是很肤浅的。尤其是对于出现在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中间的“也”字,几乎还没有人来对它进行过专门的讨论,一般语法书也仅有寥寥数语的说明。无论是对句中“也”字出现位置的描写,还是对它的使用条件以及性质作用的分析,都是十分不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用例的全面考察,对古汉语里的句中“也”字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4.
《尔雅》方言词的训释方式有:直接指明方言区域,把不同的方言词放在一个条目中进行比较互释;用易懂的通语词训释难明的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方言词;用方言词训释通语词;同一方言词的不同字形相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卢文弨《重校方言》的成就和研究方法的特色,指出卢文弨在小学上的地位、成就和缺失。  相似文献   
6.
东汉处于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许慎和高诱为《淮南子》作注,其注音和双音释语里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双音节新词引人注目。由于《汉语大词典》均失收,特胪列于此,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137条名物训诂中徵引方言80余次,并描述了方言异名和名物特征,其中有不少条目了“今”字字样,也偶及名原或构词特点,该书引证的方言所涉地域较广,却没有引证吴语,从方言学史的角度看,最值得称道的是贯穿全书的实证精神。  相似文献   
8.
9.
第一次看到董希骁君的<现代罗马尼亚语称谓系统>是2007年4月,那是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前送来给我评阅.我不懂罗语,好在论文是用中文撰写的,文中凡引用罗语文献,包括用例,都括注了中文译文,所以阅读并无滞碍.论文初看一过就十分喜欢,因为希骁君把中国语言学的成果成功地推向了世界、服务于世界,完成了用中国语言学成果解决欧洲语言问题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0.
《说文》“一曰”义例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在对文字的说解中,常标“一曰”二字。本文拟对“一曰”的义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