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是《吕氏春秋·察传》中舜说的话,加点句的标点一直悬而未决。一般选用《察传》的书籍,  相似文献   
2.
针对材料作文“扩大开放”的新趋势,我们的备考要略也必须立足于“扩大开放”:我们必须将“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课堂,在教学中贯彻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开放眼光,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注意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我们必须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和创新结合起来,将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正如以往在注意命题作文和一般材料作文“限定”的一面时不能忽视它“开放”的一…  相似文献   
3.
4.
根据修订后的高考考纲,1999年语文试卷中“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所占的比重达8%,即12分之多。而中外文学知识,涉及面广又比较零散,常常复习也难以形成理性认识,加之中学语文教材对于外国文学(中学阶段主要是欧美文学)缺乏较为系统的介绍,因而学生这方面的积累更显得零散和单薄。那么,怎样复习才比较有效呢?首先,必须通过比较,掌握中外文学知识各自的特点,使那些比较零散的知识尽可能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网络。那些比较零散的知识,一旦“上网”,就会因为有了“网络”这个背景而比较容易记住。时间跨度大,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5.
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傍晚七点才过,小姑娘香雪被列车捎到了陌生的西山口。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小树林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小说《哦,香雪》的高潮部分,就将主人公置于这样可怕的环境中。香雪是否又耍急得哭起来了呢?作者铁凝以她富有感情的笔触,从容展开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香雪没有哭,她要一步一步走回去。须知这位“台儿沟惟一考上初中的人”,每天上学都要走到十五里路以外的公社去啊!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她的心里,除了害怕,还有满足。“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异读?人教社版高语一册知识短文《诵读的要领》解释说:“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这是对于异读字的一般特点的通俗的说明,不是定义,不能据此将多音字一概视为异读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说明”部分开宗明义:“本表所审,主要是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和”是多音多义字,但并不就是异读…  相似文献   
7.
断句能力的高低,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断句能力,需要适当做些断句训练来增进积累、掌握要领。问题在于,怎样训练才比较适当,什么样的训练材料才比较适度。常见的训练材料,不是从学过的课文中抽取一段抹去标点,就是从陌生的材料里搬来一块构成白文,这样训练,或是离不开机械的记忆,或是总有点猜谜的性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很难说是适当的。那么,有没有这样的训练材料:内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而语言却介于“熟”与“生”之间——因为比较“熟”,不难调动已有的积累来思考、推断;又因为毕竟“生”,不是单凭记忆能解决的,总得开动脑筋想一想——这样训练,是不是适当得多、有效得多? 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对部分文言课文进行缩写、缩略、改写,或针对有的课文自撰“古文”,得出这样一些“半生半熟”的材料(白文),酌情穿插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标点,促使学生掌握断句要领,增进知识积累,逐步培养语感,以期全面提高文  相似文献   
8.
寓言类材料作文,高考中时有出现,其基本特点,是要准确把握寄托在材料中的某种哲理,通过合乎题意、合乎情理的联想、想象,联系到社会生活的某类现象或某一侧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寓言类材料的来源,有古有今而以今为主;材料的形式,有诗有文而以文为主;哲理的寄托,有显有隐而以隐为主;命题的要求,有叙有议而以议为主。较之一般的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确实大得多。  相似文献   
9.
高语六册《语言的演变》课后习题三,要求“体会下面这些语句表达严密、用词准确的特点,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其中4小题是: 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考点,1994年成语试题即达4题11分。这是因为,举凡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以至默写等等,成语几乎都呵涉及、而考生从阅读到写作,从理解到应用,都积累了大量的成语,这就为命题者选择角度拟制考题并保证考试信度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