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生写作现状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并进行了初步尝试,意在让学生从写作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多重体验,并且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发,改变作文教学随意低效的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学会学习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越来越小,竞争日益激烈,这一代青少年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因此,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就成了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所有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要学会学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不可能读尽天下之书,但一个会读书的人,显然比不会读书的人能更快、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一个人不可能学尽天下的本事,但一个会学习的人显然比不会学习的人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天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学会学习,将终…  相似文献   
4.
开窗启思在人与人相处之时,以宽容为道;在国与国交往之时,以和平为则。唯此,和谐有了,纷争少了;和平有了,战争休止——大同之理想方可达成。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这一篇在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学时也不必把字的难度想像得太大,毕竟初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  相似文献   
8.
1.我理想的教育,首先是感激并享受这个与孩子共度生命的机会,并且尽我所能回报孩子们以爱;其次,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使我的孩子们发现爱,享受爱,学习爱。2.在我看来,孩子们不是喜欢我,而是喜欢享受作为教师的我所给予的肯定、鼓励、重视等等这些幸福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就是传递爱的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传递爱的职业。3.人们常说教师是绿叶行业,我觉得应该有两重含义:一是关爱学生,衬托红花;二是保持生命的活力,常绿不衰。4.孩子各有个性,各有所长,他们的追求、梦想也会天马行空,各具姿彩……教师就应是一个鼓励孩子们做梦,帮助孩子…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围绕话题作文的特点及立意逐步讨论,先理论,后实践,不要求成文,只要求单项突破成功。【导写过程】一、导入1.话题作文首次出现于1998年的高考作文,它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它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以人人有话可说为基准点,能激发习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现在话题作文已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普遍形式。2.请学生齐读材料一:中考话题作文示例1.跑步,能锻炼身体;跑步,能磨炼意志。人的一生都在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平坦的大道上跑步,有的人喜欢在幽静的小路上跑步。请以“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