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卓恺返 《历史教学问题》2015,(2):125-127,59
<正>如何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以为可以从掌握以下四个学习策略着手。一、梳理着学——自主建构所谓梳理着学,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厘清教材章节之间及同节内容的逻辑关系,实现有效阅读的目的。历史内容为什么记不住?原因在于理不清,也有一种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对路,导致理还乱。如何梳理?史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给我们建议:"如何读历史,才能变死为活,才能使人得益,依我的经验,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鸟瞰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已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熟悉和推进新教材,宁波市举办新教材单元说课,是对新教材落地的有益尝试。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宁波市高中历史新教材单元说课,我们认为单元设计要具备三"大"特征,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教材带来的教学挑战:大观念"指路"、大概念"铺路"和大问题"引路"。  相似文献   
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自《礼记·中庸》,这一两千多年前教育名言,至今仍有巨大现实意义,对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和历史课程的建设不无指导作用。“博学之”,原来的意思是学习的知识内容要广博。学习历史当然要知识广博,结合当前的课改,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基本规律……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审问之”。“学问”是由“学”和“问”两字构成,“问”的缺席也意味着学生进入了“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死胡同。本人也曾对高中学生进行过“提问现状”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吕先生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风格,其中的一些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实践仍是非常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如吕先生倡导的独具一格的历史考试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朋友和朋友的书初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是于光远先生的回忆录,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在《小学初中时期的三位老师》一文中,于先生回忆了对他影响大、教育深、帮助多的老师及其学习内容,其中关于教语文的老师所上的历史课的叙述,对我触动很大。于先生说:  相似文献   
7.
杨贤江,1895年4月11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31年8月9日逝世于于本长崎。他是“五四”以来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义批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率仅36岁,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历史教育思想只是财富的一小部份,今天把它发掘出来,以抛砖引玉。一、关于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也可称为社会效应或社会作用,近年来逐渐为社会所重视,杨贤江高瞻远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意识到历史的社会作用,其中两条尤为宝贵。(-)了解昨天,为更好地明白今天和米米1924年5月,杨贤江在给一学生的信中…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中学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鲁迅(1881~1936)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爱好中国历史的学者。鲁迅曾在北京大学等学校担任过专门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的教学工作,对于中国历史及教育发表过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对其在历史教育方面的贡献作一简要的探讨,以期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医生的真本领在临床,教师的真本领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也是时下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学校与教师孜孜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近,笔者围绕“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一内容上了一节公开课。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题组织素材上公开课的目的是,用具体课例或说明或展示我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一些基本做法,供同行评判、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范例教学首先兴起于西德,后经发展影响世界各地。所谓范例,指的是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它们是为实现知识迁移而创设的必需起点。历史课的范例教学指的是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经过认真筛选的典型事例的学习,掌握历史学科最本质的、带结构性的、规律性的知识,并理解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范例,只要去发现,范例随处可见,因此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历史教学,有关历史课范例教学的教研论文在杂志中也经常见到。本文试图结合作者的范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