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正>强调为文自然与合乎自然之道,并以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条原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原道》篇论述的中心,而且也是贯穿全书的理论观点。刘勰的这个理论观点从哪里来的?他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方面的理论并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探讨上述问题,对进一步了解刘勰的文艺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因此,我便在这里略陈粗浅之见,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正>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概论,它集先秦两汉至齐梁时代文论之大成,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然而,该书中有不少问题,仍须继续探讨,对其中刘勰的宗经主张如何评价,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宗经思想贯穿整部《文心雕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评论这一思想时,有人认为是保守的、落后的,还有人根据这点而判断《文心雕龙》是唯心主义的文学理论,从而贬低了这部著作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刘勰十分重视对文学变化发展问题的研究,他在《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中不但总结出一些文学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且提出过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向。该书第一篇《原道》就接触了“人文”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文体论中,通过“原始以表末”,简要阐述了各种体裁的起源和发展;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中,以《通变》篇从理论上专门论述了在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以《时序》篇论证了文学的变化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杂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相似文献   
4.
“通变”论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勰不但在《通变》篇集中阐发这一理论,而且将有关观点贯串于全书。要确切全面了解《文心》理论体系,不可不对“通变”论作认真的探讨。但是过去和现在的不少有关论著把“通变”解释成“继承与革新”;又有人把刘勰的“通变”论持为复古论。窃以为这两种说法有欠切当,值得再行斟酌,故特作此文,稍加辨析,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5.
<正>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南朝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很重视对《诗经》创作经验的总结。《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五十篇中,有三十八篇(占总篇数的百分之七十六)分别对《诗经》作了不同程度的评述。为什么他对《诗经》如此重视?他在《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  相似文献   
6.
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提出为文必须宗经的主张.他在该书的《序志》篇里,声明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里说的文之枢纽,指为文必须掌握的关键.在这个枢纽的五个部件中,“本乎道”是核心,要贯彻“本乎道”,就要通过“师乎圣”,而圣人以文明道,圣人之文即是经书.因此,贯彻“本乎道”必须由“体乎经”来落实.所谓“体乎经”,就是根据经典.他在该书设《宗经》篇专门论证了为文必须尊崇和学习儒家经典一五经的主张.宗经思想贯串整部《文心》,全书论  相似文献   
7.
“通变”论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勰不但在《通变》篇集中阐发这一理论,而且将有关观点贯串于全书。要确切全面了解《文心》理论体系,不可不对“通变”论作认真的探讨。但是过去和现在的不少有关论著把“通变”解释成“继承与革新”;又有人把刘勰的“通变”论指为复古论。窃以为这两种说法有欠切当,值得再行斟酌,故特作此文,稍加辨析,请教方家。一欲辨“通变”之义,先探“通变”之源,即刘勰所谓“观氵兰以索原”。刘勰把《周易》尊为五经之首,在《文心》中频繁采其哲理以论文学。他的“通变”论也不例外,不少重要观点,本于《周易》。兹举证于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